奧運新傳承
位於北四環邊上的北京奧運大廈就像一座時空隧道,連接起這座城市的兩個奧運夢想。
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結束之后,原來在這裡辦公的北京奧組委結束了歷史使命,19層樓陸續租了出去,但大廈的7層一直空著。這個“留白”,仿佛就是在等待“奧林匹克”的歸來。2014年初,當北京冬奧申委成立后,人們回到這裡,一切看上去都和當年一樣。
為了共同的奧運夢,祖國一聲召喚,魏紀中、王偉等老領導來了,姚明、申雪、趙宏博、李妮娜等運動員來了,徐濟成、楊瀾等專家來了,三位國際奧委會委員於再清、李玲蔚、楊揚更是義不容辭地忙碌起來……得益於北京2008年奧運會積澱的機制、經驗和人才,北京冬奧申委這個由各領域復合型人才組成的團隊,迸發出巨大的集體力量。
冬季奧運會雖然在規模上不及夏季奧運會,但有其獨特的魅力。最近二十年的冬奧會申辦競爭,其激烈程度絲毫不亞於夏季奧運會。俄羅斯索契(2014)和韓國平昌(2018)均是歷經三次申辦冬奧會方修成正果。北京此次的競爭對手阿拉木圖也已是第二次申辦冬奧會。
申辦奧運會,是一項工作量巨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一次富有懸念的挑戰。
7月25日,北京申冬奧代表團抵達馬來西亞吉隆坡,申辦工作進入到最后的沖刺階段,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流程都一再進行著演練。
7月26日在吉隆坡的陳述演練,一日三練,強度大、節奏緊。上午,劉鵬、王安順、於再清、張海迪、楊揚、姚明、李妮娜等所有參加陳述的演練人員乘坐大巴車來到斑馬廣場模擬現場。79歲的魏紀中、原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王偉等中外專家也全程參與。演練現場倒計時牌每次45分鐘,陳述結束后,點評專家們對發揮出色的地方大加贊賞,也毫不客氣地指出問題。楊瀾、姚明等更是對ppt中出現的個別詞句提出修改意見。每次出場演練時,所有陳述人圍在一起、手握在一起,齊聲喊“中國,加油!加油!加油!”
其實,這樣的工作方式和節奏對申奧的所有參與者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
進入2014年下半年,“搏”成為了冬奧申委的關鍵詞。“人生難得幾回搏,此時不搏更待何時。”北京奧運大廈七層冬奧申委辦公大廳的門上挂著這樣一幅標語。在各種事務紛至沓來的關鍵時刻,“一周工作七天”已經是常態。
向國際奧委會遞交的《申辦報告》,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申辦報告是國際奧委會的“命題作文”,是申辦城市關於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規劃藍圖的綱領性文件。可以說,《申辦報告》既是北京攜手張家口申辦冬奧會的標書,也是國際奧委會委員投票的重要依據。國際奧委會對《申辦報告》要求非常嚴格,每個主題都要作定性定量的陳述,甚至篇幅和文字都有嚴格限制,還要用英、法兩種文字寫成,在規定時間內,送達位於瑞士洛桑的國際奧委會總部。
完成這個浩大工程的時間隻有半年。北京冬奧申委抽調各路精兵強將,夜以繼日地展開撰寫工作。直接參加撰寫的達200多人,不同程度參與的有1000多人。除了國內的專家,還聘請了多名外國專家參與。
徐達,全程參與了北京奧運會籌辦的奧運人,這一次擔任北京冬奧申委總策法務部部長。當2014年中接到領銜撰寫申辦報告的任務時,他徹夜難眠,深知任務的艱巨,但夢想就在眼前,必須放手一搏!他和團隊成員們一道,反復改稿,常常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一覺。
參加申辦冬奧會工作的不少人家有年幼的孩子,常常出差一走就是一個星期,孩子隻能托付給老人們照顧。國際奧委會委員楊揚身懷六甲,還是當起了“空中飛人”,在外想念剛上幼兒園的兒子,她很多次偷偷淚流滿面。
所有的艱難、勞累、心酸,在聽到巴赫說出“北京”的一瞬間,統統被喜悅沖刷殆盡。今天,是他們的慶功日!今天,是他們人生中難以忘懷的日子!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