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

理念之变

“少年强中国强”系列圆桌论坛

青少年体育要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教育部特聘青年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汪晓赞,深圳翠园中学校长韩冬青,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李小伟做客由人民网体育部主办的“少年强中国强”系列圆桌,围绕“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理念之变”展开探讨。

汪晓赞

2001年出台了《体育和健康课程标准》,这标志着中国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发生了转变。2001年之前的指导思想是增强学生体质,更多关注体育课对学生体质的影响。2001年的课程标准颁布之后,指导思想就变为了健康第一,所以现在体育课也改叫体育健康课程。

韩冬青

从学校层面来说,健康体育和竞技体育到底是什么关系,其实我们很纠结。只谈竞技体育不行,因为忽略了大多数,我们作为学校,更要关心大多数人的健康问题。但是要从国家形象、民族形象、学校荣誉角度看,体育比赛拿不到冠军也不行。

李小伟

从1999年推行素质教育开始,我们的教育理念已经从面向少数人转向了面向人人。这种转变,使我们的体育教育理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过去体教结合针对的都是提高层面的人才,现在更多是针对普及层面的人才。

韩冬青

我一直很重视体育,始终认为体育运动是手段,立德树人是根本。在深圳罗湖区校园足球联赛里,我们会要求孩子根据自身的特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体育好的同时,我们学校也出过高考状元。所以,只要处理得当,体育和学习并非互相排斥,而是可以共同发展。

李小伟

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我们现在要提出一个理念,家长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要保障家庭能够有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改变“5+2=0”的情况。让家庭体育也成为一个增量,达到5+2等于7,甚至大于7的效果。

韩冬青

某种意义上,学校体育是带有强制性的,学校的体育课是有“强制约束性”的,作为学生必须要上。但是,家庭体育的确需要环境、兴趣以及示范效应才能促成的。很多情况下,家长的运动能力甚至比不上孩子,长此以往,孩子潜意识里会排斥家庭体育,这是非常不利于家庭体育环境和氛围的培养的。

汪晓赞

不可否认,与学校体育相比,我国的家庭体育发展是严重不足且有些滞后的,我们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开展得非常不错,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关注学校的体育,而忽视了家庭体育的问题,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5+2等于0”

韩冬青

每个孩子的个性、特长不一样,不同的孩子,发展是不同的。《纲要》的颁布,具有现实意义,也对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从三方面做好高质量发展:首先是青少年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其次就是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是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

汪晓赞

《纲要》的发布对体育各行各业来说振奋人心,会促使教育工作者用心思考。然而,从整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体育强国应该首先在竞技体育方面有所突破,然后通过用竞技体育的特点和精神引领全民健康,引导全民参与体育运动,其中也包括青少年。如何让孩子们健康成长,从运动中领会体育所蕴含的精神,值得深思。

李小伟

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年份,同时健康也是重要考量。《纲要》的颁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校园的重要性。学校体育应该将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三方面融合起来,着重培养青少年体育。青少年的健康应该由学校、政府、家庭、社会形成一个合力来解决,缺一不可。

点击查看更多

往期回顾

 
 
汪晓赞
                  教育部特聘青年长江学者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
汪晓赞

教育部特聘青年长江学者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

韩冬青
                  深圳翠园中学校长
韩冬青

深圳翠园中学校长

李小伟
                  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
李小伟

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

Anything in here will be replaced on browsers that support the canvas 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