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副总裁唐维红,上海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桂劲松,北京体育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林显鹏,2000年悉尼奥运会竞走冠军、王者传奇(北京)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王丽萍,北京中迹体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思杰,咕咚创始人、CEO申波,江苏常奥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赛事运营中心总经理徐乾,围绕“线上运动如何为全民健身锦上添花”展开讨论。
桂劲松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线上运动具有突破地域、时间限制等特征,赛事的传播力更强。在疫情结束之后,依然有持续发展的空间。随着疫情态势的好转,未来线下赛事会也会逐渐恢复,同时群众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强,甚至会出现报复性的增长。
申波
目前的线上马拉松,还有很大的升级空间,交互性和体验感比线下要差很多。未来线上马拉松的健康发展一定要依托技术手段,全方面介入线上赛事,提升跑者体验,规范跑者行为,让线上赛事成为线下赛事真正长期的有力补充。
林显鹏
线上运动是非常好的项目,对中国体育产业未来发展是有益的补充,但是我们还要深入关注它的经济、产业前景。从目前来看,我国线上运动还是线下赛事的替代品,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短时间内不太可能形成巨大的产业。
唐维红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马拉松的本质没有变。未来线上马拉松的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升级”,服务升级、产业链升级;第二个关键词是“扩容”,为跑者提供更丰富的选择;第三个关键词是“培育”,传播健康运动知识和理念。
桂劲松
目前民众对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大,在防控常态化的情势下,各类办赛主体需要转变思路,根据市民的健身需求和参赛需求,探索线上线下的新模式,结合更多互联网应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才能在未来的时间里化危为机,转危为机。
张思杰
线上赛事要有大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寻求合作,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把线上赛事的影响力扩大。另外,体育系统与旅游系统、文化系统之间要打破壁垒,齐心协力做好线上赛事,这会大大提升赛事所带来的影响力、参与度、互动性等。
徐乾
电竞项目线上基础非常深厚,如何转移到线下实现商业变现,如何实现赞助商的现场互动转化。尽管在线上可以帮助品牌提升曝光率,但是真正的用户转化、用户粘性维持以及用户场景化体验,都是需要线下做更多创新和尝试,目前这部分是电竞行业比较欠缺的。
王丽萍
首先,虽然体育培训也是教育的一种,但并不是刚需。所以我觉得这种模式变现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第二,线上体育培训的门槛相对较低,如何实现运营策划与专业性内容的结合。第三就是线上体育培训缺乏黏性和针对性,有些时候教练一对一互动性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申波
如果我们的线上培训,在给予用户一定训练计划的基础上,再有真人在线进行指导服务。在线英语为什么这么火?因为它是实时的,小孩发音不对,老师当时就可以纠正。体育完全也可以做这样的在线培训,但还需要一些技术系统的支持。
桂劲松
上海市民线上运动会比赛过程中,运用了运动轨迹捕捉、云定向打卡等技术手段,更是加入了最新人工智能‘骨骼点位位移比对’技术,市民可以通过视频上传,线上打卡、隔空对战等多种方式参与,在云端和各路运动达人一比高下。
林显鹏
未来我们很有可能形成‘健康小屋’的概念,不仅能够运动健身,还可以远程问诊。通过未来发达的物联网,可以形成区域网络中心,每个健康小屋都可以相互连接,甚至可以与体育场馆也连接起来,这可能就是未来全民健身的一个场景。
桂劲松
随着新基建推进和全民健身理念深入普及,互联网在全民健身智慧化方面的用武之地会越来越大。我们要通过‘互联网+体育’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促进城市健康建设,最终让广大老百姓受益。
唐维红
第一,在线运动可以与校园体育相结合。未来,在线教育能否依托互联网技术,推出适合学生参与的在线运动项目。第二,体育产业可以与康养产业相结合。60岁以上的人加强运动,也应该是我们社会和健康老龄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三,体育产业要和社区服务相结合。
林显鹏
未来大数据平台,AI、5G技术,会对中国体育产业有很大的提升。一是管理方面,二是大数据技术会打破行业的羁绊,还将在运动训练、体育产业规划、体育消费者研判、体育市场发展、电视转播及大型赛事管理方面发挥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