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10日电 今天,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当日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负责人刘彦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负责人汪科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徐想 摄)
11项新政加强健身设施建设 构建更高水平公共服务体系
李建明:《意见》共分总体要求、完善顶层设计、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提升建设运营水平、实施群众体育提升行动、加强组织领导六部分。在加强健身设施建设方面,主要有11项新政策举措:一是开展健身设施现状调查,摸清底数、查找短板;二是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非体育用地、非体育建筑目录或指引;三是于《意见》印发之日起1年内编制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四是确有必要建设的大型体育场馆,要从严审批、合理布局,兼顾社区使用;五是在编制涉及健身设施的规划时要征求体育主管部门意见;六是明确利用城市空闲土地、公益性建设用地、以租赁方式供地以及复合利用土地建设健身设施的政策;七是加大健身设施建设审批放管服改革力度,简化、优化审批程序;八是“十四五”期间,在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九是明确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室外健身设施的政策;十是推动各地区委托专业机构集中运营学校体育场馆,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的评估督导;十一是规范公共体育场馆委托经营模式,编制推广政府委托社会力量运营示范合同文本。【详细】
严把体育场馆建设审批关 推进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
李建明:我们的一些城市在完善城市功能的过程中,需要建设一定规模的公共体育场馆,来适应新需求。但是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投资大、运营成本高、赛后利用相对来说不足。为了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在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规划审批问题上要从严把关,不主张搞“高大上”的大型体育场馆而增加场馆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要提高赛后利用率,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大型体育场馆开放的支持。现在中央财政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补贴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同时也鼓励各地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推进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这样能够使体育场馆更好为全民健身服务、为群众体育发展服务。【详细】
倡导举办全国社区运动会 激活群众体育活力
李建明:一方面要通过健身设施补短板来进一步扩大健身设施的增量、质量,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群众体育再提升。我们现在开展全民健身、群众体育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人民的身体健康,更好的丰富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区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单元,最靠近人民群众,所以在健身设施建设方面,要更多地向社区倾斜,增加社区体育设施和完善设施功能。另外一个方面,要组织更多的社区体育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经常性的体育锻炼需求。因此,群众体育再提升就是要打造一个品牌,即全国社区运动会。【详细】
高度重视室外健身设施管理 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
李建明:体育总局特别重视加强对室外健身设施安全标准、管理规范的制定。现在总体上看,一方面全民健身路径等室外健身器材越来越普及,而另外一个方面,也出现了更新、维修等问题,甚至出现一些室外健身器材伤人的情况,这些都值得各级体育部门高度重视。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室外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工作的主体责任,接受捐赠器材的单位和地方要履行对于健身器材管理使用的主体责任。二是要进一步促进室外健身器材的提档升级,强化器材的质量,同时要提高智能化水平,让室外健身器材更好地造福老百姓。三是要加强监管,对一些已经达到了室外健身器材使用寿命需要淘汰的,要督促各地及时进行清理、淘汰,保证器材使用的安全。【详细】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徐想 摄)
“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场地建设更多解决“好不好”问题
欧晓理:“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民健身的内涵不断丰富,层次不断提升。如果说过去我们重点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在“十四五”时期,在继续解决“有没有”问题的同时,更多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所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方面,要把握好补齐短板、强化弱项、创新载体、提高质量、服务大局等重点。【详细】
建设更多老百姓身边的健身场地 “十四五”时期发改委将打“组合拳”
欧晓理:“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建设更多老百姓身边的健身场地。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有关内容纳入“十四五”规划,编制相关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建设内容,引导各地把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积极推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指挥棒”“药引子”作用,引导各地统筹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开发性金融等多种资金渠道,建设与生活空间、自然生态相融合的健身设施,在城市、乡村打造多层次立体的户外运动场景,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需求;三是优化发展环境,引导各地在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新建城区和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改造中,因地制宜建设全民健身设施,组织开展相关专项行动,召开经验交流现场会,对各地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予以宣传推广,推动形成示范引领效应。【详细】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负责人刘彦(徐想 摄)
降低用地门槛和用地成本 保障增加健康设施的有效供给
刘彦:解决群众去哪儿健身的问题,绕不开的肯定是地从哪儿来。《意见》明确提出要增加健身设施的有效供给,补齐群众身边健身设施不足的短板,在《意见》当中从四个方面给出了比较具体的用地支持政策:一是盘活城市的空闲土地;二是用好城市公益性的建设用地;三是支持以租赁的方式供地;四是倡导复合用地的模式。【详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负责人汪科(徐想 摄)
透过社区足球场地试点工作 探索全民健身场地建设问题
汪科:开展城市社区足球场地建设的试点工作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政府要重视,建立政府统筹、部门配合、多级联动的工作机制,以破解足球场地“建设难”的问题。二是,因地制宜、积极复合利用城市的存量空间,以破解足球场地“选址难”的问题。三是,通过多方参与、共建共享,以破解足球场地“资金难”的问题。实际上“选址难、建设难、资金难”是健身场地设施在城市建设中的三大重要难题。四是,要充分认识到社区是居民的基本生活单元,注重开展社区层面的体育活动,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详细】
老旧小区怎么建健身场地设施 综合规划、机制保障、多方参与
汪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包括城市和社区层面,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由于建成年代比较早,不仅仅是体育设施,还有其他的设施都存在严重不足,老百姓需求也比较迫切。目前来看,主要存在选址难、建设难和资金难的问题,需要把握建什么、在哪儿建,怎么建,谁来建等方面。下一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继续指导各地建立政府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社区足球场地设施的建设,来改造利用小区的存量建筑、存量用地、存量设施资源,建设改造健身设施,为老百姓提供亲近自然、休闲健身的好场所,让老百姓能够就近健身、乐于健身,实现全民健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