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收获
成功申办冬奥会,对北京男孩宋安东来说,意味着有机会在家乡的五棵松体育馆代表中国站上奥运舞台,用他在美国学到的冰球技艺,为东道主争取好成绩。
成功申办冬奥会,对于崇礼县驿马图乡村民孙金凯来说,意味着再也不会有采沙场截断他蔬菜大棚的水源。他可以安心种菜了,还能卖个好价钱。
北京冬奥申委高级顾问魏纪中认为,北京令国际奥委会再次心动,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北京把申奥工作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紧密结合,有望树立一个奥林匹克运动与举办城市良性互动、共赢发展的典范。
的确,在多年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在接连举办2008年奥运会与2014年青奥会后,中国再次踏上申奥之路,已有了更宽广的视野、更务实的考量。
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的三大申奥理念,既契合奥林匹克运动当下的改革思路,也符合本地区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的需要。
在国内开展和普及冬季群众体育活动,带动3亿人上冰雪,北京申办冬奥会提出的这一美好目标,不仅将改善人民生活方式,提高人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也为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
伴随着申奥进程,某些意义深远的变化已经显现。未来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人们必将深切地感受到冬奥会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福祉。
张家口崇礼县曾是个贫穷的塞外山城,距北京三个多小时车程。在北京举办夏季奥运会的2008年,崇礼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918元。乘着申办冬奥会的东风,近两年崇礼的滑雪业迅猛发展。去年冬天,200多万游客来到崇礼滑雪,是全县人口的20倍。就在这一年,崇礼终于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距离云顶雪场两公里的崇礼县太子城村,被规划为奥运村所在地。“最近几个月,村民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冬奥会,大家都盼着申办成功”,54岁的村民吴斌说,以前村里很穷,连口粮都解决不了,现在来山里滑雪的人多了,自己种的菜也能卖个好价钱,近年来每年收入在3、4万元。另一位太子城村民、65岁的李果老人则憧憬着到北京城逛一逛:“高铁修通了,太子城村有一站,到北京只要47分钟……”
太子城村民们只是京张联合申办冬奥会的受益群体之一。据张家口市相关政府部门估算,冬奥会可为当地带来3500亿元投资,增加2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为地方带来数十亿元的税收。根据规划,属于京兰(州)高铁一部分的京张高铁将于2019年开通,届时北京城区到延庆赛区只需20分钟、到崇礼赛区50分钟。
空气污染严重、雾霾频现,曾被认为是北京申办冬奥会的一大不利因素。常见蓝天白云,不仅是成功举办冬奥会的需要,更是百姓安居乐业的热切期盼。在申办冬奥会的过程中,北京及周边城市的大气污染治理正在加快步伐。
按照《北京市2013-2017年空气清洁行动计划》,北京采取了减煤、减排、控车、降尘等一系列环境和大气治理措施。截至2014年年底,北京的大气污染排放量大幅下降,2014年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是93天,同比增幅高达31%;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导致的重污染天数为45天,同比降幅为22%。
“我们将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力度,继续加大空气污染的治理。让冬奥蓝到来,让APEC蓝永驻。”北京冬奥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对此充满信心。
对中国冰球来说,2015年6月27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18岁的北京小伙宋安东在北美职业冰球联盟(NHL)选秀中被纽约岛人队相中,成为NHL近百年历史上第一个在选秀中被选中的中国人。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突破绝非偶然。“现在打冰球的孩子越来越多”,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会长辛铁樑说,北京如今有98支业余冰球队,注册球员达到2000余人,有3000多人经常参加活动。这只是当下国内冰雪运动热潮涌动的一个缩影。在冬天几乎不下雪的上海,各类大小冰场已经有11块,大多经营状况良好,滑冰甚至已经开始成为学校体育课的内容。
七年前,那届“无与伦比”的夏季奥运会,圆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今天,奥林匹克的号角再次吹响。中国,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七年后,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必将送给世界一届精彩的冬奥盛会,也必将留给自己一个更美好的家园!(白林、刘宁、林昊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