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申冬奥陈述会宣传片
人民网北京8月5日(杨磊) 7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会议上,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在举国欢庆的同时,陈述会上四段精彩绝伦的申冬奥宣传片也给全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四部宣传片时长加起来只有不到10分钟,但是却是四个创作团队20个不眠之夜的结晶,这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张艺谋给片名提创意 原本共有五“兄弟”
早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宣传片并没有片名,而此次在吉隆坡陈述会上播放的宣传片有四个充满中国特色的名字:《紫气东来》、《万事俱备》、《江山代有才人出》和《不虚此行》,而这四个名字的创意来自于申冬奥宣传片总导演张艺谋。
给宣传片起名字,这让制作团队伤透了脑筋,既要让国际奥委会委员和全世界的观众印象深刻,又要将中国文化代入其中,总导演张艺谋提出:用中国成语作为宣传片名,这个提议立刻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而就在几部宣传片名基本确定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原本宣传片共有五部,时长只有30秒的《紫气东来》原本只是一个开场的引子,并没有片名,但是陈述会时间有限,第五部《天涯若比邻》不得不临时取消,“当时要求我们必须马上给开场短片想出一个名字,大家绞尽脑汁,突然我就想到了‘紫气东来’这个词,简直是有如神助”,冬奥申委新闻宣传部部长王惠在回忆当时的情景式,显得格外的兴奋。就这样,北京申冬奥宣传片四“兄弟”诞生了。
四部宣传片 看似没联系实际讲故事
北京申冬奥宣传片每一部都有一个独立的主题。《紫气东来》通过恢宏的气势,展现了北京的古都风貌和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时尚;《万事俱备》展示了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整体规划;《江山代有才人出》讲述了冰雪情缘在中国不同时代的运动员中传承的故事;《不虚此行》则用温馨的画面体现了中西方体育与文化的融合。
四部宣传片看似独立成章,但实际上却十分巧妙地讲述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四个W来概括:Where(在哪)、What(要做什么)、Who(谁来做)、How(做得如何),北京申冬奥宣传片通过这四个W,讲述了热爱冰雪、期待冰雪的中国人,在北京这个既充满历史又激情澎湃的城市,有信心、有实力、有热情举办一届非凡、卓越的冬奥会的故事。
“与2001年申奥时不同,当时的宣传片就是要震撼,希望世界看到中国的变化,但这次,仅仅靠震撼显然是不够的”,王惠说,“这次的宣传片要在震撼之余,展示城市的办赛能力,表现民众的奥运热情和冰雪激情,用中国文化感动人、打动人。”
姚明冰球服特别定制 安全考虑放弃冰鞋
在第三部宣传片《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姚明的亮相无疑成为最大的亮点,而他在片中作为冰球守门员被身高不足一米的小朋友攻破球门后无奈的表情,当时也为严肃的陈述会带来了一缕轻松和幽默。虽然这组镜头只有短短的几秒钟,但是拍摄的过程却是费了不少力气。
由于姚明2米26的身高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冰球服,所以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帮他定制了一套球衣。而原本计划姚明是要穿着冰鞋参加拍摄,但是冰球鞋很对于普通人来说都难驾驭,更何况是身高马大的姚明,所以国际奥委会委员杨扬从美国专门为他订做了一双稳定性更好的花滑冰鞋,但是如果穿花滑的冰鞋很容易穿帮,让人感觉很不专业,而且姚明身体太高,体重太大,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最终姚明没有穿冰鞋参加拍摄。
时间紧任务重 14米巨屏无人会用
“20天的时间,四部宣传片,压力实在是太大了”,这是王惠部长和记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四部申冬奥的宣传片,在确定主题之后,拍摄和后期制作加起来仅仅有20天的时间,通宵达旦已称为创作团队的常态,许多女孩子只能用哭泣排解巨大的压力。
就在四个创作团队紧锣密鼓的准备宣传片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个更大的麻烦。与传统拍摄16:9的画幅比例不同,此次宣传片需要在现场14.26米长、3.1米宽的巨屏上放映,这意味着,这一个巨大的画面需要由三个屏幕拼凑而成,而每个屏幕还需要包含更多的内容。王惠描述当时的情况时说:“我们到现场实地考察,看完大屏幕上播放的演示片,导演们都惊呆了,这个格式之前没有人做过,素材都不够。”最终,创作团队调动了各路的资源,在7月31日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四段短短的宣传片让全世界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了解了中国对冬奥会的期待,这背后凝聚了创作团队太多的汗水,每一秒钟的画面都经过了无数次的修改。在《紫气东来》中,仅仅雪景所占片长的比例就经过了反复的推敲;配音人选从发音到音色、从男声到女声、从节奏到感情进行了十几次的筛选;场馆3D模型连飘扬的旗帜都栩栩如生……辛苦付出换来了北京申办成功,用主创人员的话说:“这一切,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