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西安等地多所高校在運動會項目中取消了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長跑,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相關負責人對這一做法的解釋是近年來學生體質下降,易導致運動時發生事故。這樣的說法雖有逃避責任之嫌,但也透露出幾分無奈。
日前,北京市體檢中心發布的《2011年度北京市體檢統計資料報告》顯示,當年參加高招體檢的75256名考生中,完全合格的比例隻佔13.39%。更讓人擔心的是,高考學生的超重和肥胖人群繼續增加,已經佔到了體檢總數的24%。
體育進高考,真的可以有效解決學生體質下降的問題嗎?這是增強學生體質的良藥妙方,還是權宜之計?以考試“撬動”學校、家長、學生重視體育鍛煉,直接、有效。中考體育的嘗試,讓人們對高考引入體育科目更為關注。
繼去年多位委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青少年的身體素質表示了擔憂之后,今年委員們仍舊將關注的目光鎖定在這些祖國的未來身上,究其原因,用姚明在接受採訪時的一句話說,就是“在孩子身上出的每一件事都是大事”。
由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體育總局聯合制定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已經國務院同意。意見要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以中小學為重點全面加強學校體育,深入推進學校體育改革發展。 意見要求,各學校每年對所有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並將測試結果經教育部門審核后上報納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數據管理系統。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三年下降的地區和學校,在教育工作評估和評優評先中實行“一票否決”。
從幾年前中小學該不該開展冬季長跑的爭論,到眼下一些高校取消長跑引發的熱議,有關校園長跑的話題兩度觸動社會各界的敏感神經,應該說,並非偶然。有人覺得學校不開展長跑簡直不可思議,也有人覺得學校不搞長跑總有自己的理由,沒必要全民聲討。其實,有關校園長跑的話題能夠引起社會層面的熱議,其意義和價值已不再局限於長跑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