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1日电(记者李博闻 汪涌 何军)第19年,是CBA“成人礼”后的第一年。在求学的路上,我们从高中步入大学,经受高等教育的洗礼,与当年的青涩作别。CBA的职业化建设是否也在这一年如沐春风?事实证明,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从制度、裁判、文化各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赛季一度在篮球圈上了头条的“中宇股权转让风波”就是市场与行政力量激烈碰撞的佐证。一枚“公章”对于职业化联赛市场行为的影响,折射出的是联赛顶层设计和管理结构亟须改革的事实,具体来说就是联赛管理者和经营者合二为一,而投资人作为联赛运行经费和商业价值的创造者,以及作为CBA联赛主体的俱乐部却缺少必要的话语权和决定权。很多俱乐部都在呼吁,由篮管中心、俱乐部等共同组建CBA联赛公司,借鉴NBA经验以股份制的方式参与运营,形成利益共同体,达到商业利益最大化。
职业联赛离不开职业的比赛,我们拥有职业的球队、职业的教练、职业的球员,却在决定比赛公正性和说服力的裁判上成了“业余”。NBA的裁判体系则是纯职业化的,所有裁判都由联盟发工资,CBA的裁判则大多是体校或体育学院的老师,挣着每场比赛1500到3000元的“外快”。本赛季CBA的“黑衣法官”们屡次抢镜,季后赛首轮新疆与辽宁的“漏判”,第27轮广东和新疆的“尺度不一”等都引发吐槽不断,对于联赛的美誉度和公信力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虽然中国篮协都及时对相关裁判做出停赛若干轮的处罚,但治标还需治本,针对裁判问题,应设立独立的执法监督机构,完成具体到裁判职业化队伍的派遣、使用和管理。全国政协委员、前NBA巨星姚明则认为,“裁判问题只是浮现在表面的问题,应该有更深层次的监督和管理”。尽快修改完善现行体育法,构建司法介入篮坛监管的长效机制以及进一步发挥媒体监督在职业体育市场监管中的作用,都是CBA在未来职业化建设中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球迷文化也是职业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各地的魔鬼主场,有五棵松的白色人浪,有热烈的看球气氛,但同时我们也在全场喊“黑哨”、往场内扔杂物等不文明行为。我们被限制带水入场,俱乐部被篮协开了一个又一个万元罚单,效果如何?只堵不疏,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如何从制度上加以约束,从宣传上加以引导,如何因地制宜地激发当地球迷正面的文化特色,是考验管理者和运营者智慧的时候。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