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滾動

運動員該如何“說話”? 需提高自身修養和素質

2014年04月11日08:19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運動員該如何“說話”? 需提高自身修養和素質

日前剛剛在斯諾克中國公開賽上拿到冠軍的丁俊暉心情大好,在微博上跟粉絲幽默互動,其中一條微博竟被轉發過萬次,這比幾個月來他其他任何一條微博都受歡迎。微博ID“作家崔成浩”以調侃的方式來祝賀丁俊暉奪冠,小丁同樣以調侃而幽默的方式予以回應。近年,丁俊暉性格越來越開朗,不再給人拘謹的印象,而這條微博之所以廣受關注,是因為運動員也如此幽默地開玩笑難得一見。成績決定了運動員的地位,而其在公共場合的言談舉止則決定了他的受歡迎度。本期三言二拍,本報邀請了前短道速滑世界冠軍楊陽和亞洲足球小姐馬曉旭一起談談運動員在公開場合該如何“說話”才更有利於自身形象的推廣。

面對大眾真誠是關鍵

劉翔堪稱國內運動員典范

黃越滔:不同的運動員面對媒體和公眾時態度和說話水平確實不一樣,哪種方式好則見仁見智,比如我採訪F1萊科寧不喜歡說太多,回答總是很簡單,但我不覺得他有輕蔑的意思。有些運動員很喜歡接受採訪,但說出的話卻很刺耳。在你們兩位的印象中,誰做得最好誰又做得不夠?

楊陽:我不想點名說誰做得好或不好,退役后這麼多年我也在媒體工作,對此也有更深刻的感悟。我隻能說,如果中國運動員在這方面做得不好,我還是比較理解和諒解的。近年來運動員和媒體的溝通也在往好的方面發展,比如你說到的丁俊暉,我印象中他以前面對媒體時話很少,現在則越來越健談了。其實,隻要運動員敢於敞開心扉,與媒體相互多些了解、多些理解,很多問題就會處理得更好。

馬曉旭:其實我沒有特別留意過誰做得好或不好,但聽你們這麼一說,我倒是想起了劉翔,尤其是連續經歷了兩屆奧運會沒有好成績后,他在面對外界的質疑時的表現,很有大將風范。我曾經和劉翔見過面,也有過一些溝通,他真是一個完全沒有明星架子的運動員,最重要的是他很真誠,無論是面對媒體還是朋友,他都是表裡如一。老實說,運動員本身不是靠與媒體打交道過日子的,但一名成功的運動員又必須要面對媒體,而運動員往往情緒波動都比較大,所以說錯話、有情緒、有脾氣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們也不能因為誰在媒體面前說話不得體就批評他做得不好。

黃越滔:如何說話是一門學問,有人說自然流露就好,也有人說適當的表演是應有的。

楊陽:我也算是過來人,我一直是自然流露,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但如何把握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其實是需要經驗積累的,尤其是年輕運動員。馬曉旭剛才提到了劉翔,我也認為劉翔在這方面應該算得上是中國運動員的典范。

馬曉旭:我認為真誠是最重要的,每次面對記者,我都是很真誠地回答問題的。經過這幾年的成長和經歷,我也學會了在媒體面前說話要三思。

運動員需提高自身修養和素質

讓運動員健康成長媒體有責

楊陽:很多時候,一個運動員身邊的經紀人團隊非常重要,他們會教運動員如何面對媒體。有經紀人團隊固然是好,但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尤其在舉國體制下,不是每一名運動員都擁有專為自己服務的經紀人團隊。所以,如何幫助年輕運動員提高自身修養和素質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

馬曉旭:有團隊為自己服務絕對是好事,但能擁有經紀人團隊的中國運動員不多,如果擁有自己的團隊,那就証明他在圈內是“一哥”、“一姐”級的人物。團隊可以幫運動員做很多事情,最重要的是能讓他們將心思都投入到訓練中去,訓練比賽以外的事情就交給團隊去打理。不過,即便是擁有了自己的團隊,運動員也未必就擅長和媒體打交道,我覺得關鍵還是要看個人的自身素養。當然,團隊的公關人員有責任在這方面引導運動員。

黃越滔:有時候,外界會把一個運動員發表的言論放大,運動員會為此覺得擔憂嗎?

馬曉旭:媒體對運動員言論的放大,對運動員絕對會造成困擾。我的切身經歷就是一筆血淚賬,在經歷了一些不開心的事情后,我總結出一點,記者一定要充分了解運動員,才不會導致他們將運動員的言論肆意放大。在雙方了解和信任的前提下,記者可以分析運動員表達得不清晰的一些事情,但如果是惡意放大,對運動員來說絕對是一種傷害,甚至對其從事的運動項目和其所屬的團隊造成影響。

楊陽:如何讓運動員健康地成長,這其實也是媒體從業者的責任。媒體記者在報道中也應該掌握一個度,因為運動員往往會因為自己在賽場上的表現影響到情緒,情緒很差的時候說出來的話必然不好聽,這就需要媒體掌握報道的尺度。馬曉旭說到的彼此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其實當媒體在監督運動員成長的同時,記者自身也在成長,因為我接觸到很多體育記者都很年輕,甚至比採訪對象更年輕。

中外選手面對公眾時表現有差異

運動員不懂尊重就談不上優秀

黃越滔:中國運動員在這方面的表現,與國外運動員相比整體還有所欠缺,這是客觀事實。

楊陽:中國運動員大部分都是在舉國體制下成長起來的,生活環境單調,跟外界接觸不多,成名前和媒體打交道的機會很少。

馬曉旭:我內心想法就是中國運動員不要隱藏自己的個性,而有個性則是另一回事,不能將個性和任性混為一談。其實國外運動員比我們做得好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懂得尊重人,而國內很多運動員在這方面就比較欠缺,最看不慣的就是那些仗著成績好了就耍大牌的人。這也是我在成長中的感悟,其實記者來採訪我們也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而我們接受記者的採訪,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如果連基本的彼此尊重都做不到,這名運動員就根本談不上優秀。至於運動員在面對記者時話多話少,那是個體差異,有些人天生就很能說、很會說,而有些人就是話少。但無論是哪種人,當面對記者提問時,如果懂得尊重,就不會沒話說。

(責編:溫靜、張帆)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