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本網原創>>人民日報

  

大昭評論:定輸贏更助風箏樂

2014年04月23日08:0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兒時曾看過一部中法合拍的彩色故事片《風箏》,講述兩國兒童通過風箏傳遞友誼。時年筆者隻有6歲,印象中的風箏十分神奇。后來長大做記者,報道體育30年,從未採訪過風箏比賽,認定放風箏不具可比性和競爭對抗,怎麼能歸於體育呢?

終於,借濰坊國際風箏節暨世界風箏錦標賽之機到場親睹,眼界頓開。開闊的浮煙山放飛場上人頭攢動,萬人齊聚。一時間,上面的空域有各色風箏爭奇斗艷,下面的草坪被放飛的人們擠滿,場面十分壯觀。

風箏,古稱鳶。史書有“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的記載。中國民間早有放風箏的傳統,但傳統要堅持和發揚,也要改進和創新。

世界風箏錦標賽設有競技風箏,特別是打斗賽,規則要求在3—5分鐘的規定時間內,將對方風箏擊破或將對方放飛線切斷,即為勝利。此外,團體運動風箏規定動作賽和芭蕾賽由裁判員視動作編排、完成情況和表演效果評判勝負。將放風箏演變成競技運動,制定規則,一決高下,不是中國風箏兩千多年歷史發展的必然,而是源於歐美風箏愛好者的創造和貢獻。當風箏在它的起源地已經少有體育特征的時候,歐美人賦予它新的概念和玩法,非但無損傳統,反倒增添了大眾參與的興趣和可能。

娛樂活動可以健身益智,體育競技講求身心愉悅,游戲與競技既相通又有別。濰坊風箏節辦了31屆,放飛風箏多為觀賞。世界風箏錦標賽辦到第十屆,有了競技規則,風箏也能比賽。就如同樣是用腳踢來踢去,蹴鞠的玩法永遠隻能是表演,唯有加入對抗、爭搶和射門,才成為現代足球。創新和發展不會拋棄傳統,反倒是墨守成規不利於古老文化的傳承。

春光沐浴,紙鳶飄舞,將開心健身加上斗智斗勇,比個輸贏,豈不更有趣!

《 人民日報 》( 2014年04月23日 15 版)

(責編:張帆、胡雪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