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十三五”規劃公布 東京奧運會力爭成績領先

2020年09月11日09:39  來源:人民網-體育頻道
 

人民網北京5月5日電(記者胡雪蓉) 5日上午,國家體育總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公布了《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全面部署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的體育工作,力求在體育改革創新、全面健身、競技體育、冬奧會籌辦、體育產業等重點領域取得新突破。以下為《規劃》全文:

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時期,也是體育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和籌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重要時期。為促進我國體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努力實現建設體育強國的目標,充分發揮體育在建設健康中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增強國家凝聚力和文化競爭力等方面的獨特作用,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部署和“十三五”時期我國體育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制定本規劃。

一、“十二五”時期我國體育發展情況和“十三五”時期面臨的形勢

(一)“十二五”時期我國體育發展取得顯著成就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體育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體育工作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對體育工作進行了一系列精辟論述,成為推動“十二五”時期體育發展的強大動力。各級政府對體育事業的投入不斷加大,全社會參與體育的熱情日益高漲,體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作用進一步顯現。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極大地激發了體育事業發展活力,北京成功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足球改革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實現了重大突破,國務院頒布實施了《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體育發展獲得重大機遇。體育各領域改革力度持續加大,實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群眾性和商業性體育競賽活動審批,出台了《中國足球協會調整改革方案》,中國足球協會與體育總局脫鉤,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改革試點穩步推進,啟動了第一批14個全國性體育協會與體育總局的脫鉤改革試點工作,全國綜合性和單項體育賽事管理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改革了全運會計分政策和比賽成績的公布方式。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速度加快,全民健身意識極大增強,組織網絡日趨完善,活動形式呈多樣化,包括青少年在內的群眾體育蓬勃發展。截至2014年底,全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33.9%,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准》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是89.6%,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競技體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優勢項目繼續保持和鞏固,潛優勢項目有所提升,田徑、游泳等基礎大項進步明顯,冬季項目穩步發展。“十二五”期間我國運動員共獲得世界冠軍596個,創、超世界紀錄57次。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倫敦奧運會取得境外參賽最好成績,在索契冬奧會實現冬奧會基礎大項金牌零的突破。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體育產業規模逐步擴大,體育消費明顯增加,2014年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13574億元,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產業體系日趨健全,產業政策不斷完善,與文化、旅游、醫療、養老、互聯網等領域的互動融合日益加深。體育文化在體育發展中的地位進一步提高,體育對外交往進一步深化拓展,體育行業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明顯推進,體育法治、科技、人才、教育和宣傳等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

(二)“十三五”時期我國體育發展存在的矛盾與問題

“十三五”時期,我國體育發展將進入更加嚴峻的改革攻堅期。體育領域改革創新與體育強國建設的總體目標仍不相適應,體育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體育需求與體育有效供給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一些長期制約體育事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依然嚴峻:體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尚需深化,體育發展方式亟需轉變,管辦不分、政社不分、事社不分的體制弊端遏制了體育發展活力,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體育的政策措施尚不完善。體育社會化水平不高,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發展滯后,支持培育體育社會組織發展的機制仍需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競技體育結構布局還不夠科學合理,一些影響廣泛的基礎大項和集體球類項目水平較低,職業體育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建立完善與之相適應的體制機制。體育產業總體規模不大與結構不完善並存,體育服務業比例偏低、種類偏少。體育文化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的作用未能有效發揮,體育的多元價值有待深入挖掘。體育人才隊伍建設還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形勢,高素質復合型的體育管理人才依然缺乏。

(三)“十三五”時期我國體育發展面臨的機遇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體育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標志性事業,“十三五”時期黨和國家對體育的重視和支持將更加有力,為體育繁榮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為體育發展開辟新空間,體育在增強人民體質、服務社會民生、助力經濟轉型升級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經濟發展新常態和體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體育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提出了要求,體育產業作為新興產業、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完全有條件和潛力成為未來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體育消費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將不斷增強。建設健康中國、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將為體育發展提供新機遇,將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健康更高層次的需求,進一步營造崇尚運動、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圍,推動體育融入生活,培育健康綠色生活方式,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有效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將為體育改革增添新動力,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和體育社會組織改革的整體推進將進一步消除制約各類體育社會組織發展的體制和機制障礙,體育組織化水平和社會化程度將快速提升。信息化、全球化、網絡化交織並進,為體育各領域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技術新引擎,“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體育發展激發新活力,體育與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將產生更加積極全面的互動。新型外交戰略將為展現體育文化軟實力提供廣闊舞台,籌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等國際大賽將不斷提升中國體育的國際影響力,我國冰雪體育運動和冰雪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新時期。把握“十三五”時期體育發展機遇,必須更新理念,拓寬視野,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在新的更高起點上推動我國體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十三五”時期體育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和發展理念

(四)“十三五”時期體育發展的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拓創新、激發活力,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體育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建設體育強國的戰略定位,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發展道路,創新體育發展方式,全面提升體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努力將體育建設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志性事業。

(五)“十三五”時期體育發展的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必須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保障人民群眾的體育權益為著眼點,充分調動人民參與體育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激發和調動各方活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體育需求。

——堅持科學發展。必須從中國體育發展實際出發,遵循現代體育發展內在規律,順應社會發展新趨勢,加快轉變體育發展方式,實現體育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必須始終堅持以改革促發展,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充分發揮市場在體育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積極培育社會力量參與體育發展,不斷完善中國特色體育發展道路。

——堅持依法治體。必須進一步強化法治理念,堅持依法決策、依法行政、嚴格執法,把體育發展納入法治軌道,加快建設中國特色體育法治體系,切實保障公民體育權利。

——堅持黨的領導。必須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發展體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和國家對體育發展的戰略部署上,全面貫徹從嚴治黨要求,堅定不移推進反腐倡廉,加強體育隊伍思想政治與行風建設,積極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為體育改革與發展提供更為堅實的政治保障。

(六)“十三五”時期體育發展的主要目標

根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部署、實現體育強國的戰略目標和建設健康中國的任務要求,深化體育重點領域改革,促進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體育文化等各領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推進體育發展邁上新台階。

——體育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體制機制創新取得新成果。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進足球項目改革試點,加速職業體育發展,創新體育社會組織管理和體育場館運營,逐步完善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基本形成現代體育治理體系。

——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深入推進,群眾體育發展達到新水平。《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有效實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日趨完善,人民群眾健身意識普遍增強,身體素質逐步提高。到2020年,經常參加鍛煉的人數達到4.35億,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8平方米。

——競技體育發展方式有效轉變,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項目結構不斷優化,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2016年裡約奧運會努力保持和鞏固既有運動項目優勢和成績地位。2018年平昌冬奧會在保持水平的基礎上,擴大參賽規模,成績穩中有升,追求超越。2020年東京奧運會,努力爭取運動成績領先地位。

——體育產業規模和質量不斷提升,體育消費水平明顯提高。到2020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體育產業增加值的年均增長速度明顯快於同期經濟增長速度,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到1%,體育服務業增加值佔比超過30%。體育消費額佔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過2.5%。

——體育文化在體育發展中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培育運動項目文化,力爭打造一批高質量的體育文化精品工程,辦好一批社會效益顯著的體育文化品牌活動,把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理念融入到體育事業發展的各個環節,為精神文明建設增添力量。

(七)“十三五”時期體育發展的基本理念

——創新發展。把創新作為推進體育發展的強大驅動力,充分激發各類主體的創新活力,積極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推動體育領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探索體育發展新模式。

——協調發展。積極推動體育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不斷增強各項體育工作的系統性和協同性,促進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協調發展、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全面發展,推動城鄉體育均衡發展、區域體育聯動發展。

——綠色發展。充分發揮體育行業綠色低碳優勢,服務於健康中國建設,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推進健康關口前移,延長健康壽命,提高生活品質。倡導體育設施建設和大型活動節能節儉,挖掘體育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中的潛力。

——開放發展。加強體育與社會相關領域的融合與協作,積極吸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體育發展。加強體育對外交往,積極借鑒國際體育發展先進理念與方式,增強在國際體育事務中的話語權。

——共享發展。加快完善體育共建共享機制,著力推進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使全體人民在體育參與中增強體育意識,享受體育樂趣,提升幸福感,做到體育發展為了人民,體育發展依靠人民,體育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創新,增強體育發展活力

(八)加快政府職能轉變

進一步厘清體育行政部門權力邊界,減少審批事項,放寬市場准入,實施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研究制定體育工作綜合評價體系,從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體育文化等方面綜合評價政府體育工作。進一步健全政府購買體育服務體制機制,完善資金保障、監督管理、績效評價等配套政策,制定政府購買體育服務指導性目錄,把適合由市場和社會承擔的體育服務事項,按照法定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備條件的社會組織和企事業單位承擔,逐步構建多層次、多方式的體育服務供給與保障體系。

(九)創新體育社會組織管理

研究制定體育社會組織改革相關政策,大力引導、培育、扶持體育社團、體育民辦非企業單位、體育基金會等體育社會組織發展,創新體育社會組織管理方式。落實《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穩步推進全國性體育社會組織改革試點工作,統籌解決試點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及時總結和推廣改革試點經驗,推動各級各類體育社會組織改革。

(十)推進職業體育改革

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體育的發展方式,鼓勵具備條件的運動項目走職業化道路,穩步推進職業體育發展。完善職業體育的政策制度體系,擴大職業體育社會參與,鼓勵發展職業聯盟,逐步提高職業體育的成熟度和規范化水平。健全職業體育法律、法規,推進體育信用體系建設,優化和規范職業體育發展環境。依法明確職業體育發展的主體,理順各利益主體間的關系,切實維護各方合法權益。改進職業聯賽決策機制,不斷完善和建設中國特色職業體育聯賽制度。

(十一)實施足球改革

落實《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和《中國足球協會調整改革方案》,充分發揮體育行政部門在宏觀管理、基本建設、政策規范、市場秩序等方面的基礎保障、服務、引導和監管作用,中國足球協會切實履行領導和治理中國足球的任務。與有關部門配合,加強足球場地設施建設,繼續推進校園足球發展。以青少年為重點,普及發展社會足球,不斷擴大足球人口規模,夯實足球發展基礎。改進足球競賽體系和職業聯賽體制。完善職業足球俱樂部的法人治理結構,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充分發揮俱樂部的市場主體作用。探索職業足球背景下國家隊建設規律,處理好國家隊、聯賽、青少年足球發展的關系,統籌資源,協調利益,凝聚為國爭光的共識。

(十二)創新體育場館運營

積極推進體育場館管理體制改革和運營機制創新,引入和運用現代企業制度,激發場館活力,探索大型體育場館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完善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益性服務的機制和標准,健全體育場館公益性開放評估體系。推行場館設計、建設、運營管理一體化模式,將辦賽需求與賽后綜合利用有機結合。鼓勵場館運營管理實體通過品牌輸出、管理輸出、資本輸出等形式實現規模化、專業化運營。增強大型體育場館復合經營能力,拓展服務領域,延伸配套服務,打造城市體育服務綜合體。

(責編:趙欣悅、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