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的法治保障
支持单位:中国政法大学体育法研究所
支持单位:中国政法大学体育法研究所
近期,人民网体育部与中国政法大学体育法研究所携手,共同打造了“为体育强国夯实法治之基”系列圆桌论坛。第四期邀请了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导焦洪昌,沈阳体育学院教授、博导罗嘉司,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导汤卫东,就全民健身的法治保障问题展开了探讨。
焦洪昌
宪法保护公民的健康权,健康权虽在宪法文本里没有明确规定,但从宪法目标、价值可推导出来,而且在宪法总纲有“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的表述,实际上已从客观价值秩序角度提供了宪法保护基础。
罗嘉司
全民健身法律法规体系,我归纳出“123+”。“1”是以宪法为龙头;“2”是两个核心,分别为《体育法》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3”是三个主干,《全民健身条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条例》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是以部门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规章为保障支持。
汤卫东
我认为全民健身法规体系,是已经形成以宪法为指导,以《体育法》为龙头,以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为骨干,以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为基础,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比较完整的体系。这些法律规范都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保障公民的体育健身权利。
焦洪昌
全民健身目前已基本解决无法可依问题,现在的关键是法律执行问题。有人认为与全民健身相关的法律法规是软法,强制性、约束性、规范性不强,更多的是倡导该怎么做,法的执行上硬度不够,没有牙齿。我倒觉得它是有软有硬。
罗嘉司
当前传统的体育行政管理格局依然根深蒂固,导致全民健身政策制定、决策过程,还是体育行政部门大包大揽,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度比较弱。全民健身治理的规范化程序被忽视,治理机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政策执行方面不尽如人意,使得政策效果难以得到很好发挥。
汤卫东
现实中经常遇到学校体育场馆或有些单位的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不足的现象,虽然国家提倡这些场馆对外开放,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外开放会增加运营成本,产生场馆损耗,带来法律风险等,使得场馆的管理人充满顾虑。在全民健身的法律建设方面,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焦洪昌
很多大城市的健身硬件设施已有很大完善,但管理机制还跟不上。如果硬件管理能更科学、更合理,老百姓的认同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就更高。跳广场舞是个人自由,打篮球也是个人自由,当它们出现内在紧张,法律该如何调整,既是立法问题,也是执法问题和文明程度问题。
汤卫东
广场舞大妈和年轻人争抢篮球场地,根源就在公共体育场地的不足,没能满足人民体育健身需求。其中也存在体育场馆资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几年我国建设的体育场馆不少,但大部分用于竞技体育或者被有关单位所有,真正用于全民健身功能的场馆依然不足。
罗嘉司
需发挥各级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作用,进一步做好规划建设、使用、管理、保障、监督工作,积极推动健身场所的建设、开放和利用;从国家和地方层面上出台鼓励全民健身消费的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市场手段,推动公共体育场所场馆开放...
焦洪昌
通过“云运动”“云健身”的方式,倡导大家按照个人时间和兴趣爱好,多运动多锻炼,我觉得法律上应予以支持保障。但如果通过“云运动”之类的行为搞传销,搞诈骗,有关部门就需要加强监管,毕竟之前有过太多类似的案例,造成人民群众极大的财产损失,需保持警惕。
罗嘉司
对缺乏系统健身理论学习背景的普通人,让他们在海量健身视频或直播中,去区分优劣、真伪,有一定难度。而且不同性别、年龄的网民,心理技能和身体素质差异较大,健身负荷和动作难度很难适用于同一标准,实际健身效果打折扣,甚至可能引发较高的运动损伤风险。
汤卫东
有些不具有正规教练资质的主播,可能不懂科学健身原则,甚至出现一些不文明或违法现象,任其发展可能误人子弟或产生传播负能量效果,违背科学文明原则。我赞同有相应规范监管,但度要把握好,网上健身作为新兴事物,也有它的好处,不能过于强调监管而限制它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努力提高全民族体质健康水平确定为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全民健身法制化进程也在探索中不断前行,硕果累累。1995年,全国人大全票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同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首次以国家规范性的文件提出全民健身概念,全民健身的法制建设才进入了快车道。北京2008年奥运会后,国家提出体育强国战略,全民健身法制建设进入新高度。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既是对《体育法》中社会体育的细化,更是以专门立法的形式,体现全民健身的重要性。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表明我国将全民健身计划作为一项长期、连续的系统工程。2016年底国务院又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标志着全民健身进入向全民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体育领域法治和行业作风建设。如何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加强普法舆论宣传,为中国体育事业保驾护航,体育界和法律界必须强强联手,深度融合。
近期,人民网体育部与中国政法大学体育法研究所携手,共同打造“为体育强国夯实法治之基”系列圆桌论坛,将邀请全国代表委员、体育主管机构官员、体育法律权威专家等,就体育法治热点话题展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