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王曦)针对日前“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已经复苏”的说法,体育营销专家、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负责人张庆1日回应称,个别企业的回暖并不能代表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整体复苏。
过去两年中,中国本土体育品牌结束近10年的快速扩张,由此进入“冬天”,取而代之的则是快速、大面积的“关店潮”。不过,2013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安踏、李宁等行业领头羊释放出市场回暖信号,并表示已度过低谷期,由此被外界解读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全面走出低谷的信号。
据某国内知名体育用品企业发布的2013年年报,其营收同比下降14.4%至33.67亿元,净利润下降18.7%至6.26亿元,但其2014年第一季度订货会的订货金额取得自2012年第三季度以来首度增长。
“这一说法并不全面。”对此,张庆予以否定,在他看来,由于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集中程度有限,因此领军企业的回升并不能掩盖二三线品牌依旧苦苦挣扎的现实,目前处于困境的中国体育用品品牌依旧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结构问题。
张庆告诉中新社记者,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即上世纪90年代的概念导入期、2000至2009年的快速成长期、2010年至2020年的深度调整期。
“因此,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目前仍然处于艰难的转型期。”张庆说,2010年以来,随着“运动”概念逐渐成为公众的生活方式,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面临转型,变革迫在眉睫。
“创新是一把钥匙,对于中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来说,产品的理念、经营的模式,不光有创新需求,同时也有创新压力。”张庆称,作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本轮调整的重要标志,增长方式的改变是其最重要标志。“企业可以从单品牌向多品牌、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
张庆分析称,尽管如此,但中国体育用品市场从长远来看依旧值得期待。“2015年前将会是一个调整筑底的过程,企业需要对品牌进行更精准的战略定位,从而尽早转型,所以目前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应该处于二次增长的前夜。”
此外,对于众多本土体育用品品牌来说,每年一届的中国体育用品业高峰论坛也为其提供发展动力。“论坛为中国体育用品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平台,特别考虑到企业的需求,提供给各方发展契机。”(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