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擂台搏击比赛一个重要节点是在2004年,这一年的元旦期间,作为中国商业擂台搏击比赛发端的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三亚举行了总决赛,这也是散打王争霸赛的“绝唱”。随着比赛投资方的上市公司德隆集团的彻底崩盘并债务累累,由中国武管中心主办的散打王争霸赛停办,同时河南卫视的《武林风》开锣,并成为此后中国所有电视节目式商业擂台搏击比赛的祖师爷。更难得的是,《武林风》竟能一直坚持到目前,超过十年不倒。
武管中心掌控国内“稀有资源” 高水平选手商业价值难体现
中国武管中心的搏击比赛专业行政审批权在以电视栏目形式出现的这种商业擂台搏击比赛面前失去了效力,这种以电视栏目形式绕开武管中心审批的比赛具有多重进步意义,它带来了中国商业擂台搏击比赛的繁荣,也为专业体制下的散打运动员在退役后提供了另一条出路。
以电视栏目形式出现的中国商业擂台搏击比赛加上一个来头很大的非武术管理方面的机构作为主办单位在举办地进行报批,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商业擂台搏击的生态。作为武术官方最高管理机构的中国武管中心对武术搏击的垄断权被打破,以官方的体育竞技散打为基础规则发展起来的中国式商业散打不再是中国商业擂台搏击比赛的全部,中国商业擂台搏击比赛也因此在规则上呈现出多元化格局。作为体育运动项目的官方体育散打在市场化尝试下向国际化规则靠拢,比赛规则按市场化的需要进行改良,这在初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随着专业体制外的各类商业擂台搏击比赛的兴起,再加上国外各商业擂台搏击比赛通过各种渠道为观众熟知,始终无法摆脱“散打本位主义”的“中国特色商业散打”在国内商业擂台搏击比赛市场上的影响力开始下降,武管中心唯有以掌控最重要垄断资源——体制内散打运动员来竞争,企图将“裁判员与运动员集于一身”的竞争法宝长期维持下去,这一招有效,本来就已是稀有资源的国内高水平搏击手,由于体制限制,商业价值很难在市场上充分体现出来。
国内商业搏击存在种种乱象 改变乱象乐观估计要20年
搏击类项目存在着两个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一是体育化,即以安全为第一并以入奥为目的,如已经进入奥运会的业余拳击和跆拳道,还有一直争取入奥的空手道;二是商业化,即以高强度对抗吸引观众,规则开放,强调重击和主动进攻,如职业泰拳,以K-1规则为典型的自由搏击、传统职业拳击、20年前开始兴起现在大行其道的综合搏击等。体育化的搏击项目过于注重安全,规则保守,从而缺乏商业票房,虽有统一规范的组织,但商业价值不高,而搏击则很难有完全统一的锦标赛制比赛,这也使得即使是世界级商业擂台搏击也无法做到职业网球比赛那么规范。
世界上的商业擂台搏击,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有不规范的操作手段,以不断突破底线的中国搏击为甚,原因比较复杂,观众的不成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外国,商业擂台搏击的观众更多是出于对这种项目单纯的喜爱,中国的观众真正喜爱搏击并在行的只是少数,再加上中国观众没有付费看电视转播的习惯,商业擂台搏击比赛主要依靠赞助,赢利模式单一,这是国内商业擂台搏击比赛在推广宣传上投机取巧的真正原因。在外国,商业擂台搏击赛不可能依靠民族情绪等来炒作,也不会造假信息,采访都是全部向媒体开放。何时中国观众的关注点可以回归纯粹的搏击竞技,中国的商业擂台搏击才会成熟和规范,乐观估计需要20年。中国的商业擂台搏击是有前途的,现在的种种乱象可以看作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广州日报
(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