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人民網體育部主辦的“少年強中國強”系列圓桌論壇在線上舉行。第二期邀請全國政協委員、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運動員委員會主席楊揚,人民日報體育部主任薛原,中國教科院體育衛生藝術教育研究所所長吳鍵,圍繞中國青少年體育發展疏解之道展開討論。
楊揚委員
單從學校體育課來說,主要問題還是體育在教育中的定位。首先是體育課隻停留在課表上,孩子一到升學年級,第一個犧牲掉的肯定是體育課,所以應試教育的考核對體育課能否落實起到很大的作用。
薛原
首先要在教育系統內部提出健康第一的理念,把體育真正的落實到孩子們成長中去。其次,讓體育教育更傾向於對人格和品格的教育。因此,我認為教育的整個評價體系要有一個新的變化,讓體育找到一個真正合適的位置,才能體現出體育的價值。
吳鍵
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建設不應該放任孩子體質下降或者片面追求升學率。所以中國發展到現階段,必須要將體育和教育融合在一起,將體育文化變成對人格的培養,從而更好地培養德智體美勞一代新人,提高國家的軟實力。
薛原
當前校園體育也面臨著一些掣肘,比如專業體育項目師資匱乏。能否把社會培訓機構的力量和校園的力量有機融合。讓體育滲入到孩子們成長的每一天當中,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體育帶來的快樂,這對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具有很大價值。
吳鍵
堅持陽光一小時體育鍛煉、堅持體育考試和體育標准測試、堅持學校條件的基本改善和堅持教會孩子一到兩項體育基本技能。創新是家校結合、社區結合﹔探索新的運動教學訓練方法﹔用大數據監測,保証課堂和大課間活動的有效﹔精准干預有健康問題的孩子們。
楊揚
對於人才的認定,除了文化課考試之外,其他方面的特長也是重要參考。比如在國外,有體育特長的孩子就能在大學招生中佔據一定的優勢。國外將體育成績作為對孩子整體素質的考核項目,是有明確標准的,這值得我們借鑒。
薛原
目前,體育系統和教育系統的融合處於瓶頸期,賽事不兼容,兩邊各搞各的。其實,競技體育是高淘汰率的事業,在運動員成長過程中不斷有人掉隊,這就要求教育系統能夠接住掉隊的人,才能確保孩子和家長沒有后顧之憂,從而放心地讓孩子從事競技體育這個行業。
楊揚委員
很多小孩子都是被動放棄體育運動,因為學校沒有提供給他們展示能力的機會和舞台。另外,我覺得體教結合的過程中,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誰是主體還有一些模糊,也許,未來體育協會實體化后這方面會有所突破。
吳鍵
從教育部門來說,賽事可以培養孩子健康向上、頑強拼搏的精神,培育兒童、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同時可以檢驗教學的成果,在這個舞台上發現后備人才,這是我們教育部門搭建競技舞台的目的。
薛原
我感覺,把體育納入高考也凸顯了對體育的重視。但如果把體育作為一門考試納入到評價體系,從長遠來看,又變成某種程度上的應試了。我們希望體育能夠進入孩子生活,成為一生受益的內容。考試能不能完全達到這個目標,我覺得可能還要更全面的考慮。
楊揚委員
我個人覺得,在高考中加入體育,可能要照顧到各種特殊群體,高考作為中國人才選拔相對公平的制度,我們也不希望因為體育讓它變得不公平。如果體育考試內容不能照顧到所有孩子,就是一種不公平。能不能考慮把所有孩子的體育特長都能夠納入進來。
吳鍵
如果要考就要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解決必要性、公平性問題,主要是考試制度的設計﹔第二是解決全面性和適應性問題﹔第三步,解決科學性和系統問題,各種體育技能能夠融合進來。等社會文化追求發展到一定階段,我們再去追求運動成為青少年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