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佳在第十二屆全運會上。 |
隆冬時節的上海岳陽醫院,徐莉佳在此治療肩傷已有一段時間。雖說是養傷,對於長年在外奔波的徐莉佳而言,也是難得的休閑時光。倫敦奧運會帆船激光雷迪爾級女子單人賽奪冠后的“高光生活”早已遠去,但一件始料未及的事讓她的手機在這個冬天再次變得忙碌。
一篇論文引發關注
“去年11月中旬開始,要求採訪的電話突然多了起來。”一身病號服的徐莉佳坐在病床上說起這事時,不時地改變一下坐姿,因為常年訓練造成的關節肌肉勞損讓她無法總是保持一個姿勢。採訪的問題集中於徐莉佳2013年年初完成的上海交大工商管理專業學士論文《優秀運動員后奧運時期的自我管理》,其內容是分析奧運會奪冠給運動員生活帶來的變化並提出應對指導。孫楊的那起交通事故,讓這篇論文價值凸顯,一下子把徐莉佳重新拉回到聚光燈下。
倫敦奧運會后持續幾個月的慶祝熱潮讓徐莉佳疲憊不堪,“一個上午3場活動,頓頓飯都是宴會,把自己折騰得沒有人樣。”徐莉佳似乎心有余悸。面對奧運奪冠后接踵而來的繁忙,徐莉佳在日記裡記錄最多的是“不知所措”,這也成為她寫這篇論文的靈感來源。
這個“臨時起意”的選題在國內幾乎沒有什麼可供參考的資料文獻,徐莉佳利用身份之便,從不同項目的奧運會冠軍身上取得論文素材,“很多運動員都不善表達,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這要用到人力資源管理中‘有效溝通’方面的知識。”徐莉佳說,“而且我自己就是當事人,很多事情說起來能感同身受。”為方便收集資料,徐莉佳專門設計了調查問卷,她的論文指導老師、上海交大教授田新民對這份調查問卷的評價是“細致周到、很有水平”。
系統知識造就冠軍
帆船運動並不是我國的優勢項目,在專業運動員的口中常被稱作“跑船”。在北京奧運會上“跑船”拿到銅牌后,徐莉佳回校系統學習了兩年,翻閱了許多書籍。等她再回到海邊的時候,書中的理論點點滴滴得到印証:《營養學》幫她營養膳食,讓她的體力儲備在耗時長的比賽中不輸給身材高大的西方選手﹔《體能訓練學》讓她不再一味猛練、苦練,抓住關鍵的恢復階段實現力量增長﹔《心理學》教會了她“生動冥想”,在腦子裡千百次地模擬比賽的過程和場景,讓賽場發揮像高水平流水線上的產品一樣穩定……盡管真正備戰倫敦隻有一年半時間,但訓練效果卻“遠遠好過上學之前”,徐莉佳說,是知識幫助她奪得倫敦奧運會帆船的金牌。
倫敦奪冠被徐莉佳形容為夢幻般的經歷,“我把16年來最完美的一次發揮奉獻給了一場最重要的比賽。”高手過招最后比的是心理,經過多次演練的“心理對策庫”給予了徐莉佳豐厚的回報。
在決定獎牌顏色的最后一輪,面對明顯增多的攝像機,徐莉佳沒有緊張,“我把自己想象成一名話劇演員,面對全世界的目光,即興表演,沒有重來的機會。”她演得太過忘我,以至於忘記了因犯規被罰曾一度跌落至第四位,忘記了選擇和大多數人不一樣的航線的風險……“反正相信自己的第一判斷,沒有任何雜念,”徐莉佳陶醉在回憶中,仿佛回到了倫敦時刻,“沒想到狀態那麼好,猶如行雲流水般地發揮出來。”
徐莉佳在論文中寫道,“化腐朽為神奇需要深厚的知識,更高的視角才能達到一定的境界,選擇繼續學習的目的是把知識運用到訓練和比賽的實踐中去,慢慢地當你達到‘悟’的境界時,所有的競爭便都在你的掌握之下。”16年的帆船運動生涯,徐莉佳悟到了什麼?她說,前十年是用身體在跑船,后六年是用腦子在跑船,再之后用心靈跑船就是更高的境界了。
依托學習規劃未來
整個上午都是徐莉佳的治療時間,走進病房,記者看見徐莉佳雙腿綁著儀器,但手上卻拿著一個筆記本,上面寫滿了英語單詞。“養傷就多休息,還學習啊?”記者問。“反正也不影響,不學習,那干什麼呢?”徐莉佳反問。醫生對記者說,和別的運動員不一樣,徐莉佳總是在看書,“是個有追求的人。”
由於聽力不好的原因,徐莉佳認為自己性格內向,甚至有些自卑。“我不善與人溝通,所以更喜歡一個人看書思考,慢慢養成靜處的習慣。”說著徐莉佳指了指耳朵。“這反而讓我更容易屏蔽外界誘惑,當你從學習中得到益處時,內心就會感到滿足。”在成長的過程中,徐莉佳加深了對自己的認識,“現在知道凡事都有兩面,不要總盯著悲觀的一面。”
學習需要時間,時間還得靠擠。“很多人都說一天訓練六七個小時已經很累了,哪有時間學習,乍一看是這樣。”徐莉佳說,“少些看電視、閑聊、吃零食的時間,這裡半小時,那裡半小時,有時一天最多能擠出5個小時呢。”吃完飯可以看書,洗完澡就寫日記,徐莉佳的時間都是靠這樣零敲碎打得來的。
退役還言之尚早,但現在的徐莉佳已經把目光投向了未來的轉型。就在這個冬天,她參加了兩次國際奧委會的“運動員職業再發展培訓”。“中國運動員沒有必要再去強調刻苦訓練,但是我必須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徐莉佳說,“知識和智慧永遠都是你最強大的武器,肚子裡得有真貨,未來才更加可期。”
《 人民日報 》( 2014年01月06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