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体育>>滚动

亚运会由热转凉风光不再 失去关注渐成“弃儿”

2014年09月18日09:33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亚运会由热转凉风光不再 失去关注渐成“弃儿”

  明天,仁川亚运会大幕将启。但尴尬的是,曾受热捧的亚运会,热度正在降低。东道主民众对亚运会反应平平,导致亚运会的门票销售很不理想。

  在国内,尽管我们有着两届亚运会的举办经历,人们也曾怀有深厚的亚运情结。但如今,“亚洲雄风”早成追忆,浓浓的亚运情结日渐淡化。“没明星没看头!”“水平低没意思!”“中国又是金牌第一,没悬念!”

  随着时代发展,亚运会由热转凉,其实很正常,这意味着中国已发展到了不靠金牌“撑门面”的时代,折射出国家的进步和成熟。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卢元镇说,亚运“遇冷”有多重原因,也很正常,“还是顺其自然吧。”

  由热转凉 亚运会风光不再

  据报道,除游泳、艺术体操等韩国民众喜欢的个别项目外,很多比赛门票出现不同程度的“滞销”。以至于出现了在便利店“买食品送亚运会门票”的尴尬,以及由于韩国地方政府向公务员兜售亚运会门票而引发不满的情况。

  中国曾两度举办亚运会,尤其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令人难忘。

  “盼盼!”说起24年前的北京亚运会,57岁的吴宝仍记忆犹新。除了大熊猫、《亚洲雄风》,让他难以忘怀的,还有当年全民为亚运捐款的感人情景。但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吴宝就觉得印象淡了很多,“刚看完北京奥运会,再看亚运会能有啥感觉?”而对即将举行的仁川亚运会,吴宝就几乎再没有热情去关注了,“在哪儿办我都不知道。”

  记者日前做的一个微信调查也证实了这点。“今年的亚运会什么时间开始?在哪里举行?”在115个有效数据中,81人表示“不知道”,仅有24人能准确说出时间和举办地。

  有一些受调查者甚至惊讶地表示,根本不知道亚运会这回事儿。“要不是韩国综艺节目停播,我哪儿知道仁川亚运会啊?”喜爱韩国综艺节目的90后徐小雷以这种方式知道了仁川亚运会。

  失去关注 亚运会渐成“弃儿”

  在卢元镇看来,亚运会“遇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赖以存在的外部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从1951年创办至今,亚运会已举办过16届。“亚运会是奥林匹克文化下的一种亚文化。作为一面反殖民主义的旗帜,号召力正在减弱。”这也让亚运会渐渐显得“不合时宜”。

  举办综合性的亚运会,会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越来越高的办赛成本,往往令承办者望而却步。今年4月,越南宣布放弃举办亚运会,正是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

  从比赛项目设置看,亚运会与奥运会重合度很高,“几乎就是一个奥运会的‘翻版’”。但亚运会所展示出的竞技水平,显然难以与奥运会相提并论。而且,由于亚洲各国体育发展很不平衡,反映在金牌榜上,就出现了东亚三国中、日、韩长期垄断的局面,中国更是长期稳居第一。“没悬念的比赛,乏味不乏味啊?”卢元镇说。

  此外,随着世界范围内职业体育发展浪潮的高涨,高水平的单项比赛资源更丰富,也更受欢迎。人们可以选择欣赏各地各类高水平的职业赛事,何必非要等四年一届的亚运会呢?

  亚运会是亚洲各国专业运动员的较量,普通人几乎没有机会参与。没法参与的,那就看最好的。亚运会渐渐失去了关注,也就不难理解了。

  顺其自然 亚运会面临改革

  1990年北京亚运会,是中国首次举办的大型国际性综合运动会,亚运会承载着太多的民族感情。而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人们对亚运会的感情已淡然许多。4年一晃而过,到了本届仁川亚运会,观众、媒体甚至中国体育界,对亚运会的重视程度都在降低。

  亚运会在变——它承载的社会功能在减弱,人们对亚运会的心态也在变。普通民众对亚运会、对金牌乃至对体育的认知,逐渐向着本质回归。对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获得的动辄上百枚的金牌,没有形成新的“亚运热潮”,相反,人们的理解日益成熟,金牌并不意味着一切,他们更关注能走进普通人生活的体育活动。

  近些年,全民健身迅速发展,人们不再追求只是端坐在电视机前或现场成为体育观众,他们行动起来,通过各种形式亲自参与运动健身,正是这一转变的体现。

  亚运“遇冷”,卢元镇认为,如同一种文化现象要走向消亡,尽管令人惋惜,但也不可避免,“只能顺其自然吧。”他表示,面临危机的亚运会需要改革,要么“瘦身”,要么向体育文化节方向演变,否则前景就真的不妙了。

  本报记者 孙杰

(责编:杨磊、胡雪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