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青奧會開幕式上,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致辭時突發驚人之舉:邀請參賽運動員代表上台與自己一起自拍,並鼓勵在場的所有人將自拍作品上傳到社交媒體,以便讓更多人分享年輕人歡聚的快樂。
也許有人會把巴赫此舉視為心血來潮、興之所至,實際上這又何嘗不是巴赫拉近與運動員關系、凸顯青奧會主旨的深謀遠慮。因為從客觀效果觀察,巴赫的驚人之舉,傳遞的恰是分享青春、分享快樂、分享盛會的鮮明指向。
已經很多年了,人們在奧林匹克運動的舞台上感受的多是大賽將至的風雨欲來與賽場競逐的劍拔弩張,分享的也多是奪標者的歡笑與失利者的落寞,至於說分享盛會本身所帶來的愉悅,抑或是倏忽而逝、抑或是很難想起,無論如何也排不到重要位置。
是什麼讓錦標主義大行其道,乃至擠佔了人們分享快樂的時間、空間、情境與心態。不是別的,正是緊隨錦標主義所滋生蔓延的功利思維與極端手段。當今體壇,大賽門檻捆綁商業贊助水漲船高,利益驅使助推興奮劑事件屢禁不止,足以說明錦標主義短期內很難退出歷史舞台。而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簡單評判分享與錦標哪個更重要,找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也是難上加難。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時隔多年之后,即便獲獎者本人也已淡忘了多年前奪標的細節,但當年在奧林匹克大家庭中所分享到一份快樂,卻會縈繞心間、常憶常新。由此談及奧運會與青奧會所留下的奧運遺產,有些表面上看起來令人費解的現象便會迎刃而解。比如,有些曾轟動一時的獎牌未必能隨著時光流逝依舊熠熠生輝,但有些關於分享、關於友情的美好瞬間卻會在記憶中生根發芽。
交流與分享、競逐與錦標,在奧林匹克運動中本可並行不悖,只是走著走著就成了難以交集的平行線。青奧會的舉辦,讓分享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讓體育與文化教育的融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盡管起步頗為艱難,相信持之以恆走下去,一定會有沉甸甸的收獲。
《 人民日報 》( 2014年08月18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