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体育>>本网原创>>人民日报

  

体坛观澜:体育公益贵在坚持

郑 轶

2014年06月11日08: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对于华能玉环电厂的职工来说,今年的社区运动会有点特殊,参赛阵容中,多了几位“大牌外援”。日前,“CCTV体坛风云人物”系列公益活动启动,蔡赟、傅海峰、郭焱等世界冠军来到华能玉环电厂,令这个浙江沿海的偏僻厂区如过年般热闹;与体育明星同场竞技,成为该厂职工枯燥生活中弥足珍贵的惊喜。

  在中国体育界,明星涉足公益已不鲜见。这期间,既有姚明、李宁设立专项基金的大手笔,也有李娜、林丹赈济灾区的慈善义举;既有高雷雷远赴山区支教的点滴努力,也有像“风云组合”这般探访基层的快乐之旅。无论名气高低、退役与否、贡献大小,他们反哺社会的义举,不但将竞技的成功升华为公众的财富,更让体育呈现更多金牌之外的价值。

  但遗憾的是,尽管体育界的公益意识日渐萌发,但相较于国外的成熟模式,我国体育公益整体上仍属于粗放经营,尚未形成常态。不少运动员把做公益当成“规定动作”,既缺乏主动参与的意愿和规划,也不具备长期坚持的耐心与真诚。不少活动主办者热衷于声势和噱头,致使“撒芝麻式”的浅层公益泛滥,系统性、规模化的深度项目屈指可数。不少公众对于体育公益的认知,往往以捐助资金的多寡来评判,而忽略对时间与爱心的考量。

  体育公益这门必修课,要补课的不只是运动员。职业体育的成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体育公益的走向。在发达国家,运动员公益行为一般由专业团队策划执行,完善且可持续的公益体系,让运动员自觉嵌入,将回馈社会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著名的“NBA关怀行动”,之所以能在5年间筹集1.45亿美元善款,提供超过140万小时的社区服务,背后NBA联盟的运筹帷幄功不可没。而姚明在退役之后,无论是组织慈善义赛还是建立“姚基金”助学兴教,无不得益于从NBA学来的专业化运作经验。

  体育公益,不是一时兴起的跟风,而在于细水长流的坚持。这有赖于运动员个体素养的提升,同样需要制度和组织予以保障。当传递爱心的渠道彻底打通,“公益惯性”形成的强烈磁场,势必感召更多体育人投身其中。这就是公益之于体育的力量。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11日 15 版)

(责编:杨磊、胡雪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