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本網原創>>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鐘 文:武術之魂何處尋(體壇觀瀾)

2014年03月24日08: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當前,武術發展面臨的最突出問題可能還是“形散而神不聚”,用群眾的話講就是缺少那麼一點“精氣神”,當然更缺少可以稱之為“魂”的東西

但凡韓國人談及跆拳道,很多人口中念念不忘的多是一個“道”字。的確,從韓國普通民眾到跆拳道愛好者,再到業界知名人士,大家最看重跆拳道的,也就是這項運動中所蘊含的這個“道”。

既然看重跆拳道中的“道”,除了追求在技藝、技法方面不斷長進之外,恐怕參透跆拳道所蘊含的文化、哲學內涵成為很多人的畢生追求。如果僅僅是一項普通運動,跆拳道在世界范圍內的推廣普及不會取得今天的成效﹔當然,如果不借助跆拳道這項運動所獨有的魅力,這項運動所固有的文化、哲學內涵也無從展示。

不可否認,能夠如願成為奧運項目,這是跆拳道項目在自身發展過程中所得到的最大利好。可貴的是,成為奧運項目,非但沒有束縛跆拳道在民間的發展,反倒讓這個在韓國土生土長的項目就此走向世界。不要以為跆拳道如願成為奧運項目是水到渠成之事,事實上跆拳道在成為奧運項目的過程中需要跆拳道各個流派互相平衡、取舍、犧牲,而在成為奧運項目之后更需要有資格引領項目發展的相關各方體現責任、自律與包容。

反觀中國武術,要名氣有名氣,要影響有影響,要基礎有基礎,要人才有人才,但與跆拳道柔道相比,這麼多年一直難進奧運殿堂。流派之爭時至今日依然令人頭疼、統一推廣標准與保護民間活力始終難以做到兼收並蓄、重競技展示輕內涵挖掘更是掣肘武術發展的硬傷,凡此種種,制約的不僅是武術的日常發展,更令人憂心的則是難見武術騰飛的希望。

武術的大發展,需要一個有膽識、有作為的機構強力推動。其間,推行段位制、推動武術進校園、制定規則統一標准都實有必要,但如果認為做了這些事就可以迎來無數大發展的春天則為時過早。當前,武術發展面臨的最突出問題可能還是“形散而神不聚”,用群眾的話講就是缺少那麼一點“精氣神”,當然更缺少可以稱之為“魂”的東西。所以,重樹中國武術之魂的使命要遠比辦多少比賽、制定多少舉措重要。

中國武術之魂去哪了?回答這個問題,或許不必在武術的源流、武術的演進、武術的興衰中費力尋找。中國武術之魂應該就深深根植中國傳統文化之中,隻不過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經常有意無意忽略武術和文化的必然聯系而已。

《 人民日報 》( 2014年03月24日 15 版)

(責編:張帆、楊磊)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