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借姚明扎根於聯盟之東風,NBA首度將原汁原味的季前賽帶到了中國。十年后,中國的球迷們早已學會了放下對於勝負的執念,去欣賞這場充滿感官刺激的“秀”。
昨天,2014年NBA中國賽上海站在奔馳文化中心上演,網隊以97比95險勝國王隊。保持懸念的比賽進程,豐富有趣的互動環節,以及奧尼奧、姚明等大牌嘉賓助興,令現場氣氛幾度爆棚。賽后,當被問及在中國的美好記憶時,網隊球星德隆·威廉姆斯的答案不再是東方明珠或萬裡長城,而是“這裡的球迷很懂籃球”。
其實,此番到來的網隊與國王隊,都算不上聯盟中最具影響力的球隊。然而,兩隊合計有近十位國際球員,卻是多年來NBA國際化成果的鮮活展示。更重要的是,NBA與美國本土以外世界的交流,正從球場不斷向外拓展。國王隊老板拉納戴夫是出生於印度孟買的IT大亨,網隊老板普洛霍夫則是躋身福布斯榜前五十的俄羅斯石油巨擘。對於NBA而言,外來資本的主動介入無疑是NBA國際化結出的碩果,其意義甚至不亞於不久前簽訂的那紙9年240億美元的天價轉播合約。
對於自己眼中足以比擬美國本土的中國市場,現任NBA主席蕭華自然也將中國視為聯盟推行國際化的重要舞台。他深知“能在現場感受NBA比賽的人畢竟有限”,因此希望將觸角伸向更遠的地方。從量身定制“球迷日”、參與市民百萬投籃大行動,到向中國聯賽輸送教練、訓練師,再到不斷加深與教育、商業領域的合作,NBA從多方面打開中國市場的大門,在幫助中國推動籃球運動發展的同時,也進一步加速其國際化擴張。
不過,關於NBA在中國的未來,蕭華與他的“智囊團”仍有無法回避的事實。伴隨著姚明退役,曾無比依賴的“支點”已然失去。而大規模開設NBA實體店的設想剛剛起步,高規格賽事落地“北上廣”以外的城市同樣尚未成行。在中國市場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難題和值得繼續挖掘的潛力。 本報記者 謝笑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