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2015中國普通高校體育競賽榜

2015,大學體育榮光與困難並存【2】

“2015中國普通高校體育競賽榜”分析報告

人民體育、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聯合發布
2016年02月17日08:55 | 來源:人民網-體育頻道
小字號

分數差異大,分布集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進入人民網“2015中國普通高校體育競賽榜”的438所高校中,頂層與底層分數差距甚大,相比於第一名的88.65分,排位第438的學校隻有9.83分,且大多學校都集中於較低端的分數區間。

圖三:排行榜分數段分布(單位:所)

如圖三所示,在進入榜單的438所高校中,有296所高校,也就是接近70%的學校都集中在20—39.99分這一較低分值水平段﹔其次是40-59.99分數段,佔了24.7%,具有較高水平的80分以上的院校隻有2所。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普通高校之間體育競賽水平的差距,許多高校的體育競賽水平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且具有較高體育競賽水平的普通院校數量較少。這一現象表明,我國高校體育競賽亟需提高擴大高校自主權、創辦具有自己特色的體育學科、加強高水平運動隊建設。

圖四:普通高校體育競賽體育成績得分前十名

體育成績,即在國內外比賽中取得的分數以及打破的紀錄等是一校體育競賽能力的最重要體現,獲得名次校隊數量也是高校體育競賽水平的表現之一,這兩項具體指標的考核,位居第一位的都是清華大學,且排名與綜合排行榜基本保持一致。而在人民體育、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聯合發布的“2015中國普通高校體育競賽榜”中,排名較前的絕大多數高校都集中在我國核心城市,與排位靠后的大學相比,知名度較高的大學其體育成績與體育文化建設相對要好。

輿情熱度集中,關注不平衡

人民網“2015中國普通高校體育競賽榜”統計,輿情熱度最高的10所高校與高校體育競賽的成績排名基本成正比,同時非常明顯的是這些學校本身也是國內備受矚目的名牌高校,分布在北京、上海、武漢、廈門、杭州、長沙等核心城市,這些城市往往具有媒體資源和本身受關注程度較高的優勢,尤其是清華、北大兩所高校的總熱度遠遠高於其身后的其他學校。一方面說明媒體關注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超過了別的大學﹔另一方面也說明,一流大學的“體教結合”本身就是媒體關注的熱點,因此包括報刊、網絡媒體、微博、微信等在內,清華、北大的信息數量分別達到11602條和10778條就不足為怪了。

圖五:輿情熱度前十名的高校(單位:分)

值得注意的是,位於泉州的華僑大學和位於太原的山西大學在綜合排名中分別獲得第6名、第7名。前者在體育成績排名中位居第4,后者在取得名次校隊排名中位居第4,但是這兩個學校的報道熱度都不在前10位,尤其是華僑大學的輿情熱度更是排在20名之后,新聞報道的數量與受關注程度相對較低,可見,輿情熱度不止與體育競賽成績有關,也與學校所在地以及本身知名度相關,這也說明輿情和社會對於體育競賽的關注集中在大城市和名牌高校中,存在關注不平衡現象。

新媒體宣傳平台有待加強

圖六:普通高校官方微博微信數量分布

人民網“2015中國普通高校體育競賽榜”顯示,高校中校隊及體育競賽的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的數量非常有限,有待進一步增加。其中,平台數量最多是清華大學,共有9個微信和微博平台。438所高校中,沒有任何相關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的高校達到了352所,佔到了總數的80.4%。

高校體育競技水平區域分布不平衡

圖七:排行榜TOP50的高校地區分布

在人民體育、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聯合發布的“2015中國普通高校體育競賽榜”前50所高校中,有35所高校來自東部地區,佔比高達70%,與此相對西部地區高校則隻有5所,佔比10%,中部地區則位於二者之間。東部地區高校的體育競賽競爭力明顯高於中西部地區,這與高校本身在地區上分布不平衡密切相關,同時也體現了不同地區高校間在體育競賽能力方面的差距,更反映出高校體育觀和健康觀的認識差距。

從“結合”到“融合”,大學體育任重道遠

新中國成立后,體育系統形成了從“業余體校--省市專業隊--國家隊”的運動員培養模式。這套體系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運轉較為順暢,並對中國競技體育的崛起起到了巨大作用。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這一體系的弊端開始顯現,其培養出的專業運動員因在文化教育方面的缺失,退役后就業困難。

1985年,原國家體委和原國家教委聯合出台了《關於學校開展業余訓練培養高水平運動員的通知》,其目的就是要摸索建立一個除傳統體育系統培養運動員渠道外,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體育人才培養“一條龍”新體系。中國的“體教結合”之路也由此出發。

2003年,國家將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外聯和組團任務由國家體育總局移交給教育部,使得推行近20年的“體教結合”有了一個支撐點。此后,高校成為中國培養競技體育人才的一支有生力量,涌現出“眼鏡俠”胡凱等一批文武雙全的高水平學生運動員。但同時,由於體制方面的不完善,“體教結合”的推進與理想目標相距甚遠,“體教結合”有待進一步深化和加強。

近年來,教育和體育從“體教兩台戲、各唱各的調”向“同譜一首曲、同唱一台戲”轉變,“體教結合”正朝“體教融合”邁進,提升運動能力、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完善人格成為學校體育三位一體的目標。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大學生體育健兒在取得優異競賽成績的背后,卻是大學生體質的總體下降。據教育部2015年底發布的《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顯示,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呈下降趨勢。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組組長邢文華認為,有的學校隻在運動會、體育節等特殊時期對體育給予重視,對校園體育的認識較為單一,隻注重發展自身優勢項目,並未建立合理的長效機制,這些因素都會阻礙大學生體育的科學發展。

期待“2015中國普通高校體育競賽榜”的出爐,能夠為今后的大學體育提供參考,理清大學體育思路,使體育運動成為大學生的習慣,“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執筆:中國教育報記者李小偉)

(報告數據來源:人民體育、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責編:溫靜、楊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