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马拉松赛事发展不妨组建“集团军”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取消了办赛审批的马拉松赛事有如雨后春笋般增长,同样迸发的则是民众对于参与各种跑步赛事的热情。在平均每周末都有两场马拉松或其他跑步赛事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参加哪一个已经成了不少国内跑友幸福的烦恼。最近人民网“2015最具影响力马拉松赛事排行榜”新鲜出炉,或许可以为跑友们在制定新一年的参赛计划时提供参考。
在这份榜单中,各个赛事从舆情热度、赛事级别、赛事设置、奖金设置、参与程度及专业性等6大项指标进行评定,从而得出最终的马拉松“赛事指数”。结果其实并不难预料,作为国内最知名赛事的北京马拉松、厦门马拉松、上海国际马拉松位列前三甲,而获得国际田联金银铜标等级认证的杭州马拉松等赛事也位于综合排名的前列。著名体育学者易剑东解读排行榜时便表示,不少国内马拉松赛事目前仍处于草创阶段,中国马拉松的国际认证之路任重道远。
打造像柏林马拉松、东京马拉松等享誉全球的“六大满贯”赛事、吸引来自全世界的马拉松高手前来参赛,无疑是大部分国内办赛者的愿景。但至少在现在,中国马拉松也只是“刚刚上路”。赛事专业程度尤其是选手服务上的欠缺,成为跑友们火力最集中的“槽点”,也令整个赛事显得“有形无神”,重外表而轻内涵。大到赛事关门时间设置的不合理、赛事奖牌的提前发放酿成“乌龙”,小到饮水点的位置安排有误、号码布的发放混乱等等,都在时时刻刻“提醒”着存在的差距。在中国马拉松年会上,中国田协副主席杜兆才直言“国内马拉松赛事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而在这份涉及2015年100场国内马拉松赛事的排行榜中,只有不到10场赛事超过了60分的“及格线”,也在说明着同样的道理。
无论是国际田联评定金银铜标赛事,还是中国田协评选金银铜牌赛事,对于赛事的各个环节都有一整套详细的标准。而要想提高办赛水平、迅速弥合差距,在赛事的技术环节实现“标准化”是最有效的办法。马拉松年会上,中国马拉松赛事联盟的成立,则使得这种办法更加可行。中国田协副主席王大卫表示,建立赛事联盟的目的,在于对内实现资源共享,对外打造中国马拉松的整体品牌。
“以老带新”、“以强帮弱”,对于解决国内马拉松赛事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从“单兵作战”到组建“集团军”,使欠缺经验的办赛者遇到难题时能够有章可循,而非做出“拍脑门”的决策。在下一次的排行榜上,国内赛事应该能够交出更高的“平均分”。
- “2015最具影响力马拉松赛事排行榜”分析报告
- 北马跑赢“2015最具影响力马拉松赛事排行榜”
- 图解:2015最具影响力马拉松赛事排行榜
- 数据:2015最具影响力马拉松赛事排行榜
- 视频:专家解读“最具影响力马拉松赛事排行榜”
- 专家:2015马拉松赛事数量多 专业认证比例低
- 马拉松赛事发展与GDP有关 亚健康催生跑步热
- 马拉松“井喷”源自生活水平提高 快速发展顺理成章
- 大都市引领马拉松办赛潮流 城市氛围增加“回头客”
- 马拉松参赛者身体健康状况甄别难 需借助社会力量
- 北马距离世界大赛还有差距 融合传统文化将成优势
- 2016年中国马拉松迎来新起点 未来赛事门槛将提高
- 入门级马拉松选手应循序渐进提高参赛难度
- 2015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井喷” 成为城市新名片
- 知名赛事一“票”难求 特色马拉松赛渐入跑者生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