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学必须拥有高水平的体育
人民体育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推出了2015中国大学体育排行榜,这是一件大好事!
大学体育是一个国家体育文化水平的显性体现,是一个社会青年人活力、生命力、创造力的集中展示,更是一个民族身体、精神、意志能力的全面昭示。
当下中国的竞技体育或者说顶级精英体育在世界上的地位有目共睹,但全民健身和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显而易见。最新的国民体质调查数据更是令人担忧:在中小学生体质呈现向好趋势的同时,大学生的体质却有下滑趋势。
从表面上看,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大学体育直接为奥运会贡献最多的金牌和奖牌。比如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东道主英国一举夺得29块金牌,击败俄罗斯,在奥运会金牌榜上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其中大学生运动员贡献了61%的奖牌。统计表明,从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到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英国65%的奥运金牌,66%的奥运银牌和49%的奥运铜牌都是由大学生运动员获得的。
中国的高校难以向国家队输送足够多的奥运选手,这是高校的差距,当然也是我国特有的体育体制造成的遗憾。如果撇开体制的因素不谈,我们的高校自身在建构体育文化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美国有6所大学拥有超过10万个座位的橄榄球场地,很多著名高校拥有40支左右校队,很多大学校队主教练的工资超过校长和知名教授,众多大学在招募新生时都以体育作为招牌,很多政界、学界、商界的精英在大学时都曾是校队选手……
这些比贡献金牌选手更深层的因素昭示了我国大学体育与美国大学体育的差距。
笔者理解,任何一所大学都必须有若干有实力和影响的校队,有几个运动项目的稳定联赛,有普遍的体育参与人群,有热衷体育文化的校园氛围,甚至有体育营销和传播的专门机构。这些现代大学体育的要素相互交织和支撑,才能构筑一个大学体育的基础体系。大学体育对学生的首要使命是教会学生运动技能,有条件的可以加入高水平运动队;其次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浓郁校园的体育文化氛围;最后是使学生形成运动的习惯(包括观赏体育赛事的习惯),参与体育消费。
对大学自身而言,为校园文化增添活力和注入积极元素,也是应该大力倡导的,这是现代大学进行学生体质教育和人格完善的必要手段,那种顾拜旦倡导的美与崇高虽然难以通过几次体育锻炼而养成,但也有追求的必要。抵抗挫折、勇于面对困境、顽强迎接挑战、善于与人协作这些品质,都是大学体育可以促成的人格品质。美国众多大学将大学体育视为学校重要品牌的精神追求和具体做法,短期内是我们多数大学难以达到的。目前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这方面趋近美国的高校,但这种意识仍有待自主和强化。
从积极的角度看,我们自己的大学体育也开始不断进步,涌现出越来越多地将体育置于应有地位的大学。榜单上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自不必说,他们无论是校队数量和水平,还是学生体育社团和活动、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都已经呈现出大学体育应有的风貌和逻辑:一方面大力强化全体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和锻炼习惯养成,另一方面通过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提升学校的体育品牌乃至大学品牌。而像西南大学、山西大学、华侨大学这样声名并不显赫的大学,也在努力塑造自己独特的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力争通过体育打造自己大学独特的气质和韵味。华侨大学紧紧抓住篮球项目不放,在全国树立起篮球强校的品牌,并带动校园体育文化的繁荣,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然而,多数大学体育的得分和排名很低,仅有438所大学上榜单的事实也提醒我们:不少大学的领导者恐怕还没有强化大学体育的应有意识,使大学这个青年人发挥创造力和激发生命力的最佳场所失去了应有的活力。
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2014年南京青年奥运会期间莅临南京体育学院发表演讲,曾委婉地批评了我们的青少年体育。
大约一百年前,南开的创始人张伯苓曾提出:“不懂体育者,不可以当校长。”
这一声音至今听来,尤感振聋发聩!
世界上还没有一个评价大学体育的类似榜单,中国还没有一家机构对大学体育给予如此全面而系统的观照。
希望人民体育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这个榜单能持续发布,成为中国的大学体育成长和进步的晴雨表和温度计。
让我们的大学体育与这个奔腾年代一同放飞理想和激情。
- “2015中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榜”发布
- “2015中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榜”完整榜单
- 分析报告:2015,大学体育荣光与困难并存
- 数据图解 专家解读 评论:大学必须拥有高水平的体育
- 大体协:大运会中国优势削减 韩日美冲击猛烈
- 清华位居高校榜首位 “清华现象”经历百年积累
- 普通高校体育竞技水平不一 大体协组织培训以期均衡提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