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奥会淡化了金牌和竞争意识,比起奥运会主要追求竞技目的和过度商业化的趋势,青奥会突出教育理念,更具有社会意义
鸭血粉丝汤是南京的特色小吃,虽然味道谈不上“惊世骇俗”,但其独特的风味还是让人赞不绝口。南京青奥会就像一碗普通的鸭血粉丝汤,论大牌明星(食材),在4000多名青少年运动员中能叫出名字的寥寥无几;论竞技水平(味道),青奥会的比赛成绩与奥运会、职业赛比只能算“小儿科”。但这样一场看似平淡的青奥会,却赢得各方叫好,个中滋味须得好好品尝。
青奥会的确有属于自己的味道。在项目设计上,无论是号称“史上最大的体育课”的百人混合接力赛,还是专门为青奥会量身定做的“三人篮球”,以及本届青奥会15个大项、17个小项设置的混合混编团体赛,这些专为青少年设计的比赛内容令人耳目一新,为青奥会贴上了独特的标签。
在理念方面,青奥会给人一种“涤浊扬清”之感。淡化了金牌和竞争意识,努力营造节日般的快乐氛围,让“重在参与”的意义大过“锦标主义”的追求;比起奥运会主要追求竞技目的和过度商业化的趋势,青奥会突出教育理念,更具有社会意义。虽然只办了两届,却没有给人“小奥运会”之感。
开创之初,有人曾认为青奥会走入了刻意抬高文化教育功能的误区。的确,南京青奥会上4个系列20类28项文化教育活动轮番举行,让本来就不突出的竞技色彩更加淡化。但从实践来看,强调文化交流并不妨碍选手们在赛场上对“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磨砺自己的同时也感染了观众,让比赛过程成为一种教育。
青奥会期间,一些项目提出希望借青奥会之势努力冲进奥运会。对某些项目来说,或许搭上“奥运会”的便车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那些已经深受群众喜爱、被青少年广为认可的体育项目大可不必削尖脑袋往里面钻。要知道,比起“五星级酒店”(奥运会)的大餐,在路边摊吃鸭血粉丝汤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28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