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民委在總結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認真研究和探討民族體育事業發展中的困難、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使民族體育工作推進得更加扎實有效。
在第九屆民族運動會成功舉辦的影響下,民族體育活動在全國進一步蓬勃開展。今年國家民委分別舉辦了全國蹴球和板鞋競速邀請賽。全國蹴球邀請賽上有來自全國15個省區市的代表隊參加了5個項目的比賽,期間還舉辦了蹴球裁判員培訓班。共有來自全國120余名運動員、教練員參加了全國板鞋競速邀請賽7個項目的角逐。
與此同時,各地也都相應舉辦了多種形式的民族體育活動和培訓。如北京舉辦民族健身操舞大賽,吉林舉辦全國希日木(朝鮮族式)摔跤邀請賽,雲南舉辦民族健身操培訓班,貴州舉辦龍舟、賽馬、蹴球比賽等等。湖南將民族體育項目秋千、高腳競速列入了全省大眾體育運動會的比賽項目。此外還有一些省區市利用節假日、民族傳統節日和重大活動的時機,組織開展豐富多彩、貼近群眾和參與性強的民族體育活動。如第二屆鄂爾多斯國際那達慕大會設置了賽馬、賽駝、搏克、哈日靶(傳統射箭)、射弩、毽球、蒙古象棋等具有傳統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
在開展民族體育工作的實踐過程中,國家民委逐漸認識到在目前情況下建設民族體育基地,是普及和推廣民族體育項目,培養少數民族體育人才,使民族體育持久發展的好方法。目前民族體育基地建設工作已在全國展開。多數地區以各類學校為依托,利用現有師資、場地和學生(運動員)的優勢條件建設民族體育基地,開展訓練和科研工作﹔部分地區以基層行政區劃為單位建設基地,以本地區有群眾基礎的民族體育特色項目為優勢,因地制宜進行民族體育的訓練和普及推廣工作。第九屆民族體育運動會上取得名次的選手中,很多都是民族體育基地培養的。目前,許多省區市已在本省開展了民族體育基地命名工作。
國家民委建議全民健身路徑向民族地區傾斜,以緩解民族地區缺少健身器材的狀況,為民族地區群眾健身創造條件。
(李雪穎)
保護民族體育就是守住傳統文化
蹴球、板鞋競速、希日木(朝鮮族式摔跤)、哈日靶(蒙古族傳統射箭)、搏克、賽駝、高腳競速等等,這些都是咱們國家的少數民族長久開展的傳統體育項目,但對於我們許多人來說,有的是沒能親眼所見,而有的則聞所未聞。
而這些“藏在深山”裡的民族體育項目,也是中華傳統文化極其寶貴的一部分,需要我們集全國各民族、各領域之力來傳承、保護。因為開展這些項目的民族地區往往集“老少邊窮”於一身,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也是我國實現偉大復興的難點。
有困難的地方就需要我們政府的大力扶持。舉辦這些民族體育項目的交流、培訓、比賽活動,能夠使這類傳統項目跨越民族和地域界限,讓更多的人了解、掌握、喜歡並經常開展,這就是保護這些民族體育項目的最好方式。我們的各民族同胞也能在這樣的體育活動中增強民族自信心、促進民族團結、提高身體健康水平,這是件值得書寫的大善事。
我們的民委及體育部門正在做這樣的事。
(來源:體育總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