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土族自治縣的土族服飾,如詩如畫,宛如一幅流動的田園風景畫。而土族的刺繡之冠“盤繡”藝術,更是土族服飾的重要構成部分,成為土族獨特的服飾文化符號。而其絕妙獨有的傳統技藝,折射出的則是一個由游牧到農耕的民族發展的歷史見証。如今,土族盤繡藝術在長期的傳承中,由於其繡工縝密,圖案在形、色、質、意等方面的精美絕倫,成為互助土族的一張“文化名片”。已列為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土族的文化藝術在產生、形成和發展中都離不開其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社會環境,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逐步在飲食、服飾、婚俗等方面形成了本民族獨特的習俗。土族的服飾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青年婦女的服飾更具特色,她們頭戴黑色鑲邊氈帽或插花禮帽,身著小領、斜襟長衣、開衩花袖衫(兩袖中間為紅色、兩邊依次為綠色、桃紅色、黑色和黃色排列,袖口為白色),長袍上套有紫紅、黑色的坎肩,腰系繡花腰帶或彩綢腰帶,繡花腰帶也叫“達包普賽”,腰帶兩頭有花、鳥、蜂、蝶、彩雲刺繡或盤繡花紋圖案。穿鑲有白邊的緋紅裙,褲子膝下部分套一節褲筒,土語叫“貼彎”,腳穿繡花的腰鞋。
土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土族的故鄉是歌的天地、舞的海洋。土族又是一個崇尚美、追求美的民族。土族婦女通過自己靈巧的雙手將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將生活點綴得五彩繽紛,將家鄉裝扮得像天邊的彩虹一樣絢麗。據考古發現,在都蘭縣發掘的土族先祖吐谷渾墓葬中就有盤繡的雛形“寶花盤繡紋”,由此可以推知,在公元四世紀時期,土族盤繡技藝已發軔興起。盤繡作為土族人最早創造的民間工藝美術,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無不凝聚著土族人的智慧和豐富的藝術創造力,它與土族人的生活緊緊相連而經久不衰。土族人的日常生活,婚喪嫁娶,歲時節令無不與盤繡結下不解的情緣,他們把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情感深深地融入盤繡之中,形成了土族盤繡獨特的情感交流和審美情趣。在后來的發展中,盤繡藝術隨著土族的發展、成長、代代相傳,日臻完美。
土族婦女擅長刺繡,盤繡是其刺繡藝術的經典之作,已成為土族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標志,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象征民族文化的標志。盤繡是一種區別於其他刺繡,做工精細的手工技藝,伴隨著土族漫長的歷史進程,吸收和借鑒了其他民族刺繡的技法,從色澤搭配、紋樣設計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手工藝特色,使得土族盤繡在多民族刺繡藝術中獨領風騷。土族盤繡藝術的形成和發展,與本民族的宗教信仰、經濟生活、審美意識、風俗習慣等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在土族民間故事裡中,服飾是土族的顯著標記,蘊涵著豐富的文化意韻。因為民間故事所描述的都是本民族的人和事,特別是故事裡的那些形象化、藝術化了的人物,都是本民族服飾文化中膾炙人口的典型傳說形象,如《登登瑪秀》、《降王蟒》、《拉仁布和琪門索》等故事反映的都是盤繡文化。《降王蟒》故事是以村婦降妖為線索,揭示了正義戰勝邪惡道理。以“穿一件破褐衫,補著黑白紅藍的各色補丁”,“穿著一雙挖泥兒牛皮鞋,破短襖,勒著一條褐帶”,描繪出土族婦女舊時的日常服飾特色。在揭榜后,為降王蟒她們專門縫制了新的服飾,並在服飾上用盤繡的針法繡制了艷麗奪目、異彩美麗的圖案,以此來吸引王蟒(妖魔)的注意力。她們穿上了“十樣錦的褲子飄帶兒長,七色的綢子袖口上鑲,盤金的腰帶系腰間,盤金繡的繡花鞋兒嘴朝上……”從頭飾到服飾,裝扮得分外妖嬈,使貪婪無度、凶殘成性的王蟒妖魔在一場特殊的生死搏斗中被穿著美麗的服飾而翩翩起舞的村婦所迷惑,使之失去防范。經過殊死搏斗,村婦們最終殺死王蟒妖魔。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形象都是土族婦女用美麗的服飾偽裝自己,與妖魔斗志斗勇,最終戰勝了邪惡。這則故事,就是通過盤繡服飾,幻想出美麗的傳說。(馬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