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矮馬雖然身材矮小,但擁有不俗的靈氣和運動氣質。
馬術寶貝策馬表演十分搶眼。
本專題策劃 本報記者 陳偉勝
本專題撰文/攝影 本報記者 孫嘉暉
天涯海角,信馬由?。
這是夢想,絕非幻想。
上周末,海南三亞的海濱沙灘上演了一場“馬秀”,馬術寶貝驚艷亮相,世界上最矮的廣西德保矮馬踏浪飛馳,少年馬球隊在沙灘上奮力拼搏……
所謂“人靠衣裳,馬靠鞍”。馬術寶貝的一身英武裝扮庄重典雅,氣度非凡﹔而具有傳奇色彩的德保矮馬則擁有不俗的靈氣和運動氣質,集工具、寵物、競技於一身,更令人對其神秘的身世著迷。
廣西德保矮馬協會副秘書長、德保少年馬球隊總教練宋繼紅告訴記者,他們是國內唯一一支少年馬球隊,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將這項古老的運動傳承下去。
德保矮馬世界矮馬源流之一
日前,記者到三亞採訪世界近海一級動力艇錦標賽,有幸領略了沙灘馬術節的風採奇趣。
原來,由於動力艇比賽在海中進行,距離岸邊有數百米之遙﹔組委會為了活躍氣氛,增加比賽的觀賞性,特別安排了一項配套體育活動——沙灘馬術節。
此番驚現天涯海角的馬匹雖個子矮小,但體形俊美,在沙灘上奔跑有力,不論是踏浪飛奔還是追逐馬球都頗具觀賞性。細問之下,記者發現了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這種來自廣西德保的矮種馬乃是世界稀有的優良馬種,據認証是世界上最矮的一種馬,也是世界兩大矮馬源流之一,另一源流則是聞名世界的英國謝特蘭矮馬。
“德保矮馬線條漂亮、身體勻稱、脖子長,可以和歐洲的純血馬相媲美,”宋繼紅驕傲地說,“遠看就是一匹純血馬,不像蒙古馬那樣矮和壯。”
宋繼紅告訴記者, 德保矮馬主要產於廣西德保、靖西等縣及百色地區,個頭在1米左右,最矮的僅有85厘米。據考証,它是西漢時期“果下馬”的后代,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種傳說中的小Pony(矮馬),體形秀美、性情溫良,載起幾十公斤重的少年,在沙灘上照樣可以輕鬆奔跑,表現出了良好的耐力和靈性。
早在宋代,德保矮馬就作為貢品深得皇室喜愛。據說,茶馬古道上用來拖運的雲南矮馬,也是由德保矮馬繁育出來的,體型要高大一點。
1981年,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組織的西南考察組在廣西德保縣進行品種資源調查中發現了德保矮馬,德保矮馬由此受到世人重視。
宋繼紅告訴記者,這次一共帶了12名隊員和18匹馬來到三亞,分裝進幾輛卡車托運過來,“德保矮馬分為兩種,1.06米以下的是寵物馬,用以觀賞﹔而身高1.06米~1.15米的則是運動馬,用於競技,通常4歲~10歲的馬匹都適合從事各項運動。”
馬兒有靈氣看球辨方向
騎手策馬揚鞭、踏浪而行,引來觀眾的一片叫好聲﹔當然,這只是馬術節的第一幕,好戲還在后頭,那就是傳說中的馬球比賽。
“馬球在國際上是很高端的運動,特別是雪地馬球,”宋繼紅表示,因此他們創辦了國內第一支少年馬球隊,“這次來三亞就是為了輔助當地的動力艇運動的宣傳推廣和互動,因為兩項運動都很高端。”說起動力艇和馬術的結合點,曲麗蘭表示,應該都體現出了“駕馭”的能力和精神。
石柳秋和梁朝治是德保少年馬球隊的隊員,雖然他們學習騎馬和打馬球的時間都不算太長,但憑借和馬匹朝夕相處建立的默契以及每天超過5小時的刻苦訓練,如今已經可以嫻熟駕馭馬匹,打起馬球也相當專業。
宋繼紅表示,在海外馬球被視為貴族運動,成本非常高,一支隊伍的出場費動輒要幾十萬至上百萬元美元,而德保少年馬球隊每次(獲邀)出來隻需二三十萬元人民幣。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支中國本土的馬球隊讓馬球運動走下神壇。
石柳秋告訴記者,這是她和自己的兩匹馬“如花”和“膽小鬼”第一次看到大海,“在海邊騎馬視野很遼闊,踩在沙地上的感覺也很好,有些馬喜歡水,主動跳進去玩﹔騎馬是很勇敢的運動,奔跑、速度與激情,還有在場上揮杆的感覺很愉快。”石柳秋說,馬在比賽中是有情感的,剛開始訓練要讓它不怕球杆和球,並喜歡上這項運動,“漸漸的,馬開始有主動性,球在哪裡它就停在哪裡,也會主動追球,長期訓練后,它會明白主人的意思,有時還會踢球和幫助我們打球。”
馬術寶貝表演“謀殺”菲林
活動期間,主辦方安排了幾位馬術寶貝進行表演,列隊、繞圈、前進、踩水,馬兒在騎手的駕馭下輕鬆完成諸多動作,“謀殺”了眾多攝影師的菲林,而現場觀眾也紛紛拿出手機拍照合影。
作為此次活動的組織方,海南鴻洲皇家國際馬術俱樂部教學體驗部經理曲麗蘭告訴記者,馬術是一項高端體育運動,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和關注,特別是很多家長帶孩子前來學習。
目前,該俱樂部有18匹馬,其中6匹是從香港引進的賽馬,還有7匹是蘇高血馬。蘇高血馬原來是前蘇聯馬和蒙古馬的雜交品種,與純種蒙古馬不同,其高度會略高,達到1.5米~1.55米,性情溫順,比較適合教學。
如今,馬術俱樂部正成為一個新興行業,廣州天麓馬術俱樂部在華南乃至全國都是知名的俱樂部,當中的馬匹多次作為現代五項世錦賽、世界杯用馬參賽,走上了一條專業競技和業余訓練相結合的良性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