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青海循化6月16日體育專電 新華社記者李琳海
“黃河上度過了半輩子,浪尖上耍了個筏子,撒拉族是時代的人尖子,走到哪裡都是漢子”,用高亢的聲音漫著花兒,65歲的撒拉族老人馬成龍坐在羊皮筏子上,漂向了黃河對岸,濺起的浪花打在他的臉上。
在15日揭幕的國際搶渡黃河極限挑戰賽開幕式表演上,70多名身穿撒拉族傳統服裝表演羊皮筏子的撒拉族漢子格外引人注目。
羊皮筏子,撒拉語叫“蘇突路乎”,它以其特殊的價值和魅力存留在撒拉族的歷史文化中。盡管咆哮的黃河猛於虎,但擋不住撒拉人依靠筏子“下田收麥,上山伐木”的生活習俗。
“撒拉族的羊皮筏子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它也曾是生活在黃河岸邊的撒拉族先民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如今的羊皮筏子已經衍變為撒拉族男子搏擊黃河浪濤,盡顯身手的水上運動項目,”馬成龍說。
記者看到,羊皮筏子表演者們乘坐的筏子是將數十根圓木棍固定成長約2﹒5米,寬為1﹒5米的網狀型木排,再將做好的皮囊拴在木排下,為了保証羊皮筏子的安全性,皮囊的制作也很講究。
馬成龍說,在黃河上漂流的羊皮筏子的皮囊多用山羊皮制作,將羊毛刮淨后,必須將其充分暴晒,為了防止其破裂,便於保存,必須在其內部灌入鹽和食用油,每一個皮囊大概用9張羊皮做成。
“這些早年撒拉族先民橫渡黃河,征服自然的交通工具是撒拉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每逢農閑和撒拉族盛大節日,附近的很多村落都會在黃河岸邊進行羊皮筏子漂流比賽,”馬成龍說。
馬良來自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查汗都斯鄉古什群村,從小在黃河岸邊長大的他對羊皮筏子有著特殊的感情。
馬良說,小時候,看著父輩們乘坐羊皮筏子漂流在黃河上感覺很驚訝,他一直對這種“黃河上的小漂流艇”充滿好奇。長大后,代表村裡參加羊皮筏子黃河漂流賽的經歷讓他在感嘆羊皮筏子考究工藝的同時,也對先民們多了份崇拜之情。
馬良說,每年5、6月份,附近的古什群村、清水鄉以及積石鎮的村民都會進行羊皮筏子漂流比賽,每一位被選中的隊員都會倍感榮幸,因為在其他村民看來,這是屬於撒拉族勇敢者的游戲。
“這項運動已走進了每一位撒拉族尋常百姓的生活,現在我還會讓12歲的兒子馬建軍掌握漂流技巧,我希望孩子們也能掌握這門漂流技藝,”馬良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