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議政錄)為孩子們的體質健康搭建起更完善的平台
——代表委員建言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
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劉奕湛、王思北、徐?)身材過胖、眼睛近視、協調能力不強……由於經濟發展迅速、靜態生活方式的蔓延,一些新的不利因素的出現,導致青少年尤其是城市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下滑的問題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實現中國夢離不開他們的健康成長。一些長期關注學生體質提升問題的代表委員認為,就教育而言,重要的是要迅速改變學校體育在整個學校教育中的“薄弱環節”局面,學校體育工作要成為中國素質教育改革新的突破而不是發展“瓶頸”。
“國家近年來特別重視學生的體質健康,教育部也下發了文件,採取很多措施來促進學校體育事業的發展,學校的體育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績。”全國人大代表張淑琴說,成績擺在面前,但還應看到基層的體育工作仍存在薄弱環節,農村體育教師缺編、體育教學內容不多、體育教學評價單一、場地設施缺乏、過度追求升學指標讓基層體育工作很難開展。
“教育部將把學校體育納入教育綜合改革,合力安排學校體育教學內容,不斷改進教學手段,創新體育課和課外鍛煉的方式方法,培養學生鍛煉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和鍛煉的內生動力,加強學校體育教學質量監測,改善教學條件,提高學校體育教學水平,推動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爭取用五年左右的時間,扭轉各地學生體質健康下降趨勢。
據悉,教育部在2014年將修訂或完善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等方面的多項體育工作質量標准,從制度上和學校體育評價機制上營造良好的環境。
在全國政協委員姚明看來,制度建設完善的同時,提升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也同樣重要。對於學生來說應當從興趣開始培養,讓孩子們了解每項運動的起源,從了解到感興趣再到相對專業化的訓練。
“一些部門還應當組織有權威性、有社會影響力的校內甚至校際比賽,用這種榮譽感去促進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姚明委員說。
代表委員認為,要解決學生運動不足問題,僅僅靠學校一家是遠遠不夠的。從對導致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原因分析和國外相關經驗看,對學生體質健康的干預,應當走綜合干預的道路,要把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列入政府民生工程。
全國人大代表潘永興說,各級政府,尤其是教育和體育行政部門,應建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青少年體育活動項目”專項小組,把這一工作納入常規化管理的范疇,從制度制定、財政支持、監督管理、場館利用、師資認証等各個方面予以落實,設立長期和短期的項目設置,倡導青少年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各項體育活動。
體育課意外傷害責任的問題使一些學校在開展體育運動時產生顧慮。對此,有代表委員建議,在做好體育運動組織實施的前提下,應當修訂《學生意外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並上升至法律層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