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

  

敗亦從容也難得(亞運觀潮)

薛 原

2014年09月23日04: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倫敦奧運會射擊冠軍易思玲失手仁川,在她的個人強項上未能進入前三﹔頭頂巨星光環的孫楊被斜刺裡殺出的萩野公介“攪局”,讓泳池大戰頗富戲劇性﹔同樣是奧運冠軍的鄒凱帶領體操新人出戰,未能延續男團亞運十連冠的榮光。亞運會開賽3天,雖然中國代表團摘金奪銀勢頭不弱,但幾個奧運冠軍的“折戟”,無疑增添了些話題。

  易思玲感慨奧運奪冠之后,無論比賽生活,都不可能再延續從前的軌跡﹔孫楊自認忽視了虎視眈眈的萩野,略有輕敵﹔鄒凱則說,失敗會讓年輕的隊員經受磨練,“中國隊歷來是越挫越勇。”失手亞運,雖然各自原因不同,但對幾位名將來說,難得的是一份坦然和從容。

  坦然面對失利,首先是坦然面對自己。奧運冠軍不等於必然的亞運冠軍,個人狀態起伏,賽況瞬息萬變,都令結局難以預測。但這只是一場比賽的結局,並不意味著對自身實力的否定。沒拿到金牌,也不意味著要為此背負額外的壓力。以坦然之心看待失利,還包含著冷靜和自信,冷靜是對失敗做出客觀剖析的前提,自信則是再度登上賽場的基礎。這份坦然中,自有一份大將風度。

  這份坦然中,還包含著面對公眾的心態。或者說,坦然更像是一種互動。自1990年亞運會開始,中國代表團就確立了亞運一枝獨秀的格局。而從亞運到奧運,隨著中國金牌數量的不斷積累,隨著國家與社會的開放和進步,公眾對待大賽勝負的心態也在發生變化——變得相對輕鬆,更為包容。如今,勝負已不再是評判一名運動員成功的唯一標准,換言之,我們“輸得起”了,勝利可以振奮人心,失敗也不必垂頭喪氣。無論對誰而言,生活都比賽場廣闊得多。而另一方面,運動員的綜合素養、社會責任、大眾形象等,開始被人們所看重。大眾期待體育人所樹立的榜樣,不僅隻有胸前的金牌。

  勝固可喜敗亦從容,折射出的不僅是體育人的變化,還在更深更廣的維度中折射出我們身處的社會體育觀在變化。這種變化,其實也在催促著中國體育改革的步伐。隨著大眾對體育關注點的轉移與拓展,如何普及與傳遞運動之美,讓體育回歸教育、植根社會,使體育的技能與精神融入每個人的成長,勝負之外,中國體育還有更廣闊的天地。


  《 人民日報 》( 2014年09月23日 23 版)

(責編:鐘偉、胡雪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