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

比賽起伏不自憐 淡忘金牌為卿狂(賽場透視)

本報記者 張保淑

2014年09月23日07:3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比賽起伏不自憐淡忘金牌為卿狂(賽場透視)

  ▲中國柔道選手楊俊霞。

  新華社記者 藺以光攝

  ▲中國舉重選手田源在比賽中。

  新華社記者 馬 平攝

  吳景彪

  仁川亞運會各項目開賽以來,與中國射擊女隊賽場接連“強取豪奪”金牌的熱鬧相比,中國在柔道、舉重和武術等一些項目上的表現頗顯幾分落寞。

  柔道舉重武術“爆出冷門”

  在女子舉重48公斤級比賽中,中國選手田源飽受腰部傷勢和膝蓋傷勢困擾,最終抓舉81公斤、挺舉3次均告失敗造成沒有成績,這是中國代表隊自1990年亞運會設立該項目以來第一次失手,未能實現6連冠。最終,哈薩克斯坦小將耶裡斯耶娃以抓舉88公斤、挺舉106公斤、總成績194公斤從中國隊“口中拔牙”,搶去一金。在男子舉重56公斤級比賽中,中國選手吳景彪獲得銅牌,而朝鮮選手金潤哲不僅奪冠,且接連打破亞洲紀錄和世界紀錄。

  在柔道項目中,角逐女子48公斤級最有實力的中國選手吳樹根在加時賽不敵哈薩克斯坦選手,止步第二輪。此外,中國選手也無緣男子柔道60公斤級和66公斤級獎牌。

  在武術項目上,中國選手魏紅在南拳南刀比賽中發揮失常,喪失大幅領先優勢,金牌被馬來西亞戴巧玄摘走。

  超越“金牌崇拜”路途漫漫

  這種“反常”情況讓有些國內媒體禁不住焦躁不安起來,報道評論時頻頻用某位中國隊員“隻獲得銅牌”,或者某個項目“顆粒無收”等字眼。 競技體育與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往往交織在一起,人們很容易產生發自內心的獎牌情結特別是金牌情結。因此,上述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此焦躁不安卻大可不必。因為高水平國際大賽上,選手出現失誤是正常現象﹔而且體育板圖處於動態變化之中,運動員也都有新老更替的時候。此外,因為體育文化傳統的差異,有些項目上的實力也不是短時間就能發力追趕上的。

  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真正超越“金牌至上主義”,遠離“金牌崇拜”,使體育回歸。這當然不是說不在乎金牌,而是在理性的基礎上,按照體育自身的規律,本著以身體健康為本的原則,去積極踐行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

  媒體和選手都應轉變觀念

  在此過程中,媒體應該努力改變“唯金牌是舉”的報道傾向。在採訪亞運賽事的過程中,我對此感受頗深。在桃源體育館柔道賽場,比賽失利的吳樹根經過混合採訪區時,鼻子還滲著血,在那裡迎接她的隻有一兩個中國記者,其余記者見其和隊友奪金無望,早已離開。而如孫楊參加的奪金熱門的項目,各類媒體蜂擁而至,擠爆媒體區。我們能否給予那些弱勢項目和隊員一定程度的關注,記錄下他們的發展和奮斗歷程呢?

  我們的運動員應該努力,盡力改變隻有金牌才是成功的傾向。對於運動員來說,金牌當然是一種成功,但銀牌、銅牌同樣也是成功的標志。

  這樣一幕讓我印象深刻:亞運會柔道男子66公斤級決賽中,蒙古選手達瓦多吉奪冠后,一個失利的選手沖過來與他緊緊相擁,兩人一起歡呼,現場一片沸騰、掌聲四起。不自憐、為卿狂!這是一種我們追求的境界。

  (本報仁川9月22日電)

(責編:林露、胡雪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