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賽季CBA開賽三周,已經打了10輪比賽。新賽季聯賽開局,賽場上打得熱鬧,大多數球隊崇尚攻勢籃球,高比分層出不窮。在賽場之外,卻也爭議不斷,針對籃協的質疑聲此起彼伏。
場上 攻勢火爆
新賽季CBA開局階段的第一印象就是比賽打得熱鬧,高比分層出不窮,這種大面積的“攻勢籃球”讓球迷看得過癮,聯賽也顯現火爆局面。
看一下首輪比賽,10場對決中得分過百的球隊達到17支,其中110分以上的9支,浙江廣廈、浙江稠州銀行、山西汾酒集團、吉林九台農商銀行以及東莞馬可波羅5支球隊甚至達到了120分或以上,這都是在沒有進行加時賽的情況下取得的。相比之下,上賽季首輪的18支球隊中得分過百的隻有9支。
為了鼓勵對抗和進攻,加快比賽節奏,國際籃聯今年對籃球規則進行了較大的調整,CBA及時跟進,在新賽季也啟用了新規則。其中對比賽影響比較明顯的是擴大無撞人半圓區,進攻球隊在投籃觸及籃圈搶到前場籃球之后,計時鐘由原來的24秒復位到14秒。在新的球隊名次排列辦法中,如果兩支或多支球隊積分相同,不再使用原來的得失分率,而使用淨勝分和總得分來決定先后。這就促使各隊在加強防守的同時,也要在進攻端投入更多的精力。
末節單外援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球隊的進攻,在這樣的政策之下,大部分球隊會在前三節使用5人次的外援名額,也就是有兩節可以使用雙外援,各隊主教練自然希望在比賽的前三節盡可能大地建立領先優勢,以防最后一節出現意外。新賽季揭幕戰上,北京首鋼主教練閔鹿蕾就透露了這樣的戰略思想。如此一來,比賽雙方肯定更容易打出高比分。
新賽季剛剛開局,各支球隊無論是體能還是精神狀態都比較飽滿,這也是各隊攻勢很盛的原因之一。當然聯賽還很漫長,希望各隊能將這股旺盛的攻勢延續下去,拋開勝負結果不談,誰不願意多看熱鬧的比賽呢?
場下 一片混亂
CBA的新聞永遠都不僅僅局限在賽場之上,新賽季圍繞中國籃協的質疑鬧得沸沸揚揚。拋開人們熱議的吳冠希注冊風波不談,外援注冊事件就足夠混亂了。
新賽季籃協明文規定,外援要在CBA完成注冊,除了提供同俱樂部簽訂的工作合同以及在國際籃聯的澄清信外,還必須提供工作簽証。聯賽戰過兩輪后,有七名並未辦理工作簽証的外援,卻仍在上崗。籃協被炮轟,種種負面評論接踵而至。事實上,籃協工作簽証政策的推出有良好的初衷,只是配套規程的不嚴謹、不完善,最終好心辦了壞事。
針對外援“打黑工”,籃協給出了處罰措施。處罰規定,俱樂部必須每天向籃協繳納一萬元的罰款,上限為30天,如30天內仍未辦理完畢,核減該俱樂部本賽季更換外籍運動員一人次。在這一處罰措施下,因為外援仍在辦理工作簽証,相關球隊已經被罰了不菲的金額。
處罰措施似乎照顧了依章辦事的俱樂部,細想卻損害了聯賽的公平公正。新賽季已經開打,違規的外援、外教參加的比賽該如何結算?籃協罰款並不能回答這個問題。以浙江廣廈隊為例,在雙外援的帶領下,球隊開局四連勝,然而兩人工作簽証都沒到位,罰款讓俱樂部遭受了經濟損失,不過看看這個戰績,多掏點腰包也算值了。基於這一點,籃協跟進的處罰,沒有阻止蔓延的信任危機。
類似的不嚴謹規定,在籃協那裡幾乎年年都有。以今年“末節單外援”政策為例,籃協新賽季競賽規程是這樣寫的:“外籍球員實行2人4節6人次,第四節隻能上場1人次!”如果要較真,加時賽怎樣使用外援,籃協似乎沒有考慮過吧。
一位俱樂部總經理曾充滿感慨地表示:“如果不能真正地做到管辦分離,CBA聯賽就不可能迎來真正的春天。”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CBA要真正實現職業化,恐怕還有待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