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组的导师安迪·米亚为组员分配任务(许梦楠 摄)
新华体育南京8月21日电(记者许梦楠 王梦捷)在南京青奥会3000多名注册记者中有35名特殊的年轻人,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young reporter”(青年记者)。他们和运动员一起住在青奥村,在媒体中心有专门的基地——青年记者训练营,接受关于体育报道的培训。与此同时,他们也和其他的记者一样,每天穿梭于各个赛场之间,用文字、图片、影像等方式记录和传播着精彩赛况,讲述着有意思的故事。
青年记者训练营是国际奥委会的体育新闻培训项目,在2010年新加坡青奥会上首次推出并取得圆满成功。本届青年记者训练营由35名年龄在18到24岁之间的青年记者组成。他们来自5个大洲24个国家。
21岁的王扬来自成都体育学院,她告诉记者,35名青年记者8月12日就在南京集结,接受专业的写作、摄影、电视、广播和新媒体的培训,并于16日开幕式当天投入到实际的报道工作当中,按培训课程分为5个小组,每组7名成员,两天轮换一次岗位。
“我已经历过文字小组和摄影小组的报道工作了,今天开始进入新媒体的报道工作。”王扬介绍说,“不同的组有不同的任务,每组都有一名导师,每天要把培训成果按时交给他。”
新媒体组21日的任务是做一款谷歌“拓展现实”眼镜的体验项目报道,让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戴上这款眼镜,检验是否在他们的运动过程中有所影响。在导师安迪·米亚的带领之下,社交媒体小组首先于上午来到方山体育训练基地,让在这里训练的射箭运动员进行了体验,随后马不停蹄地返回青奥村媒体中心,完成写稿和后期剪辑的工作;下午再报道另一个项目的体验过程。在组员之间相互交流当日所收获的成果之后,才结束一天的工作。
尽管记者的工作非常辛苦,但青年记者们却乐此不疲。来自巴西的青年记者弗兰西斯科在谈到这次特殊的经历时用到了一个单词——“amazing”(了不起),“我所学的是新闻专业,青年记者的工作让我有了实践的机会,比如在体育比赛过程中拍摄很多精彩的照片。”弗兰西斯科说。
由于是和运动员一起住在青奥村里,青年记者得到了更多和运动员接触的机会,阿根廷小伙儿埃尔南对此就显得非常兴奋,他表示:“和运动员住在一起的感觉非常好,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运动员的生活。我们会在这里呆很长一段时间,有机会和他们近距离接触,发现更多有意思的故事。”弗兰西斯科则表示,和世界各地的人们住在同一个地方,促进了大家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每天辛勤忙碌的学习和工作,让这些大部分都是第一次来中国的青年记者都还没有时间到青奥村和场馆之外的地方去逛一逛,但埃尔南表示他非常喜爱南京这座城市,“这里非常干净整洁,令我印象深刻。”
弗兰西斯科则对中国的美食赞不绝口,“这里的人们非常友好,这里的食物也很美味,我最喜欢的食物是面条。”
“分享青春,共筑未来”,青奥会既是青年运动员施展自我的舞台,也是青年记者挥洒热情、相互交流的最好机会。我们相信,经历了青奥会的洗礼,不论是青年运动员还是青年记者,他们的明天都将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