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年初,就有消息称,2014-2015赛季的CBA有望推出“挑战鹰眼”制度。本月中旬,篮协在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新赛季CBA将实行“挑战鹰眼”这一在网球运动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增加了主教练在比赛中申请“录像回放”的特殊规定。只要有球队提出要求,裁判就必须暂停比赛观看录像,球队的利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不过,“挑战鹰眼”有着很强的局限性,不是每次裁判判罚都可以被“挑战”,一些类似于走步、带球撞人等判罚环节依旧存在着真空。再好的制度,也要由人来执行。虽然规定必须回放,但观看完回放之后,最终结果还是要由裁判来认定。有业内人士直言:“录像回放技术并不能限制裁判什么,如果裁判想要做球,依旧会有很多的手段。”
而且,对于挑战次数,篮协的规定也显得很小气,各队主教练每场比赛仅有一次挑战机会,即使挑战成功,误判被纠正,也不会再有第二次挑战机会。所以,球队主帅出于担心关键时刻再出现争议时无法挑战,有可能发现了误判也会权衡,是否值得使用这仅有的一次挑战机会。
除了执行规则的人之外,硬件是另外一个决定性的因素。由于硬件设施的有力保证,NBA在录像回放上能做到裁判第一时间就某个判罚进行重新核对,效率很高。而篮协官员认为:“无论是摄像机位数量,还是画面质量,以及及时性等方面,我们都存在着一定差距。 ”这就意味着,就算裁判不是存心想吹“黑哨”,观看录像回放也不一定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可以说,“挑战鹰眼”制度是篮协为改变联赛中越来越多的争议判罚而做出的一次有益尝试,态度值得肯定。但由于各方面限制太多,处子赛季的“挑战鹰眼”很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最终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本报记者/李 翔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