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廈門1月4日電 (記者溫曄)“中國的馬拉鬆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而且太少”。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中國田徑協會主席段世杰在出席此間舉行的2012中國馬拉鬆年會時說,馬拉鬆賽事的多與少,不以主辦部門的意志為轉移,關鍵在於經濟基礎、社會的文明進步以及公眾的需求。【國家體育總局專題】【田徑專題】
“實際上大家對國際開展馬拉鬆的情況不太熟悉”。據段世杰介紹,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去年舉辦了789場馬拉鬆﹔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去年舉辦了215場馬拉鬆﹔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這些國家大體都在100場以上。經濟總量前十位的國家和馬拉鬆賽事數量前十的國家基本是對應的,而中國去年舉辦了33場,這在前十國家中是最少的。
段世杰認為,馬拉鬆比賽是超大型活動,賽事組織包羅萬象,涉及公共交通、安全保障、市場開發、宣傳引導等各個方面。舉辦一場成功的馬拉鬆賽事,政府必須發揮好公共服務職能。
馬拉鬆相關新聞:
(責編:楊磊、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