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體育專題

張劍曾參與總局網站訪談 談體育文化建設

2013年01月17日13:34    來源:人民網-體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1月17日電 昨夜,有媒體曝出足管中心主任、足協副主席韋迪將離職,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法規司司長張劍有可能接替韋迪。【專題】

人民網記者搜索國家體育總局網站獲悉,張劍在任總局政法司司長期間,參與了總局網站的體育文化談系列訪談,談了關於加強體育文化建設的看法,他指出為國爭光該有更宏大的內涵。以下是總局官網的訪談實錄。

問:如何認識體育文化,怎樣培育和營造全社會的體育文化?

答:結合六中全會確定的文化建設的任務以及當前的體育形勢,我們不妨引用一個通俗的、也被廣為認同的說法:文化就是當下的生活方式。胡錦濤總書記在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指出,要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體育健身意識,培養人民健身習慣,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總書記從生活方式的高度講體育,體現了對新的歷史條件下體育價值的洞見和卓識。說到體育與生活方式,其關聯並不抽象。舉個簡單的例子,說到巴西,就想到足球﹔說到籃球,就想到美國想到NBA﹔說到滑雪,就想到北歐諸國。當體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一部分,難以割舍,這就是文化最直觀、最本質的反映。

如何營造社會體育文化,一個最簡單的回答是:從熱愛開始。要讓公民對體育的價值有深刻的認知。常聽人講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沒有時間鍛煉身體。其實體育正是調節節奏、舒緩壓力的最有效方法。很多人把學生體質不斷下降的原因歸結為應試教育背景下沉重的課業負擔,並列舉發達國家的例子如美國、日本作對比,說明中國教育如何影響學生的體育鍛煉。這也不全面。高考是各國學生面臨的共同問題。美國高考並非輕而易舉,常青藤的競爭壓力更不用說。至於日本、韓國、新加坡包括香港這些受儒學影響較大的國家和地區,學生的壓力並不亞於中國。但這並不會從根本上影響學生對於體育的參與,學校體育受到高度重視、嚴格規劃並實施,這背后也是文化、價值觀念在起作用,即如何認識體育、是否熱愛體育。最新的國民體質監測結果表明,近年我國大學生體質明顯下降,說明課業負擔減輕后學生並沒有選擇更多參與體育鍛煉。這就是觀念作祟,反映的就是體育文化的薄弱。

實踐中很多簡單思維都基於文化層面的認知不足。比如說到體教結合,說到中國競技體育發展模式問題,有人主張體育回歸教育,競技體育完全可以由學校承擔,並舉出美國大學、中學的例子。這也是隻看到了表象。沒有任何國家可以由學校承擔最高端精英體育的使命,學校教育與競技體育本身的價值取向和功能任務就不同。最重要的是,這種看法沒有考慮到體育文化與社會基礎的差異。美國有高度發達的學校體育文化,而我們卻恰恰相反,學校體育是全社會體育中最薄弱的環節之一,在學生體質都令人憂慮的情況下,在校園體育文化相當貧乏的情況下,簡單委之以競技體育的尖端任務,不但是功能定位的倒錯,在規律層面上也似是而非。所以要扎扎實實培育體育文化,踏踏實實從基礎做起,讓更多的孩子熱愛體育,才是正途,競技體育才會有更豐厚的土壤。

問題的核心還是建立正確觀念。一是要從“人”出發認識體育,二是要建立體育文化的整體觀。有人建議要像重視競技體育、群眾體育一樣重視體育文化,這反映了積極認識,但並未揭示文化的真義。文化可以說是在體育之上引領體育,可以說是在體育之下作為基礎與土壤支撐體育,可以說它滲透在體育的方方面面滋養體育,但卻不能與體育的各個分支領域獨立並列,否則就把文化的位置放低了。劉鵬局長反復強調,體育文化不僅是體育文藝、體育文學,不僅僅是體育宣傳,體育文化建設要在基礎、系統、長久問題上著眼。體育文化不是簡單的體育加文化,不是一件外套,而是融入整個體育發展和百姓生活。正如六中全會講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它與價值觀、生活方式密切相連。

問:請談一談“中華體育精神”。有人說當今體育應當回歸大眾,“爭光”文化已經不合時宜。您如何看?

答:胡錦濤總書記在9·29講話中結合中華民族的奮斗歷史,特別近代中國的屈辱史、抗爭史,回顧了中國與奧林匹克運動的關系,詮釋了百年期盼、百年夢圓的含義。一百多年來的中國體育充滿歷史傷情,也充滿揚眉吐氣的自豪感。特定的歷史背負決定著中國體育的發展戰略,也造就了中國體育的文化特質,鑄就了以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為核心的中華體育精神。

你提的問題涉及如何建立與時代相適應的體育價值觀的問題。對此,應當把握好認識角度和尺度,不能簡單化。首先,不論從歷史還是現實、中國還是外國看,為國爭光都是競技體育的重要功能和突出效應,當然不同歷史時期其表現形式不同。隨著屈辱的歷史成為過去,冷戰風雲總的來說也漸行漸遠,國際國內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也呈現出新的特點和復雜局面。在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相互激蕩的過程中,競技體育的多元價值和綜合效應凸顯,成為國際競爭、交流與合作的新型平台,牽動人心。高揚愛國主義旗幟,為祖國和平崛起的大局服務、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助力,仍然是中國體育的光榮使命。其次,應當適應時代變化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新需求,進一步豐富中國體育的價值觀。中國體育不但要為國爭光,還要為民謀福、為國增利。基於這樣的目標,就要努力做到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協調發展。

還要看到,新的歷史條件下為國爭光也應當有更宏大的內涵,不僅僅是對抗取勝,還不乏合作共贏﹔不僅僅表現在結果,還貫穿於過程﹔不僅僅是成績和獎牌,更重要的是競技體育的主體——人的風范與尊嚴。說到環境的變化,一個現象是過去不曾有的。一些優秀運動隊、運動員后面的教練員卻是異國人,他們帶隊戰勝的可能正是自己祖國的運動隊。所以今天就不應再帶著簡單的民族情緒或國家觀念來理解為國爭光了,為國爭光體現的不再僅僅是排斥對立揚我國威,更是對先進因素的吸納和生產力的解放,背后則反映文化、科技和制度的進步,這才是時代精神、先進文化的體現。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鄙薄歷史,更不能割斷歷史,同時也要在傳承的基礎上提升文化包容力、創造力。

問:如何通過制度規劃促進體育文化建設?今后工作的著力點是什麼?

答:文化缺失的后果之一就是行為上的急功近利。要通過深入的理論研究、系統的制度規劃、堅持不懈的實際行動引導和促進體育文化發展,建立正確導向,從基礎入手,從理念入手,凝聚共識,長遠謀劃。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進程中,中國體育應當當仁不讓地承擔起新的歷史使命。完成好這一使命,有兩個重要著力點,一是發展內容,二是發展方式。發展內容主要涉及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兩方面,就群眾體育而言,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為目標,高度重視並充分發揮體育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健全體育公共服務體系,讓人民分享體育發展成果、享受體育帶來的健康和快樂,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就競技體育而言,就是要繼續發揚中華體育精神,不斷增強我國競技體育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發揮競技體育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國際交流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競技體育的社會功能。從發展方式看,就是要促進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協調發展。以上兩個方面,都在總書記講話中有明確體現,闡釋了體育發展的文化內涵,指出了體育文化建設的使命,也是對未來中國體育發展的基本要求。

國家體育總局原鏈接 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467/n2790039/2915350.html

(責編:張帆、楊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