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滾動

媒體稱鄒市明拿金腰帶不難 打職業賽不一定賺錢

2013年01月24日15:29    來源:新民晚報    手機看新聞

  隨著兩屆奧運會冠軍鄒市明宣布退役、正式進軍世界職業拳壇,中國拳擊又翻開了新的一頁。人們翹首以盼“新拳王”的出現,鄒市明無疑重任在肩。

  相比於奧運會上的摘金奪銀,很多人對職業拳擊這項運動並不了解。當鄒市明開始踏上新的征程時,圍繞在他身邊的疑惑和誤解,有必要一一解讀。

  疑惑一

  職業和業余區別多大?

  職業也好,業余也好,不都是打拳嗎?實際上,職業拳擊和業余拳擊之間,存在不小的區別。

  從裝備上說,職業拳手上場比賽最明顯的標志是光著膀子、不戴頭盔、隻穿短褲。短褲的形式、顏色也是各式各樣五花八門,對拳手唯一的保護是咬在嘴裡的牙托。同樣是一副手套,職業拳擊的更薄更輕,自然殺傷力更大,對拳手抗擊打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不過當今的趨勢是業余拳擊向職業拳擊看齊,從2013年1月1日開始,業余拳擊比賽也取消了護具,僅保留牙托。

  比賽規則方面,業余拳擊通常隻進行3個回合,職業拳擊則涵蓋了4、6、8、10、12,爭奪世界拳王必須是12回合,對拳手耐力的要求更高。而且,評判輸贏的標准也有很大出入。業余拳擊講究打點得分求勝,職業拳擊的一大看點卻是將對手擊倒,這是兩者間最大的不同,也是職業拳擊更受歡迎的原因。

  對擅長以點數獲勝的鄒市明來說,如何在拳台上更快地擊倒對手,將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疑惑二

  金腰帶是不是很難拿?

  電視鏡頭裡的職業拳擊,似乎看上去總那樣暴力、血腥,身材瘦弱的鄒市明想要拿到金腰帶,是不是很難?

  其實,並沒想象中那麼難。業余拳擊隻有一個權威機構:AIBA(國際業余拳擊聯合會),頂級賽事也隻有奧運會。可以說,想要成為頂尖的業余拳手,唯有“華山一條路”。

  而在職業拳擊領域,相關的協會和組織卻是大大小小、林林總總、多如牛毛。公認的權威組織也多達四家:WBA(世界拳擊協會)、WBC(世界拳擊理事會)、IBF(國際拳擊聯合會)和WBO(世界拳擊組織)。

  由於每一個組織都可以舉辦世界拳王爭霸賽,頒發各自的金腰帶,也就意味著,同一個級別會出現好幾個拳王。對鄒市明來說,隻要選擇一個有利於他的參加就可以。正因為派系繁多,相互間又並不買賬,一些職業賽事並不是非常規范和嚴謹,留給鄒市明的機會比打業余賽時更多。

  一般而言,業余拳手要先打4回合的職業賽事,經歷4到6場比賽,積累勝績、排名達到一定標准,方可進入王者爭霸行列。而隻有在奪得洲際拳王頭銜后,才能有挑戰世界拳王的資格。整個過程,需要1到2年左右的時間。不過,作為奧運冠軍的鄒市明因為其業余拳壇的成績卓著,加上簽約公司的影響力,應該會縮短挑戰世界拳王的時間。對他來說,奪取金腰帶更像是走走程序,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疑惑三

  打職業一定很賺錢?

  你對職業拳擊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隨便去問幾個人,恐怕得到的答案都是:拳王很有錢。

  確實,職業拳擊是一門“吸金”運動。在美國,它已成為所有運動項目中,繼NBA之后最賺錢的行業。而且,一些著名拳手在單位時間內獲得的收入,遠遠超過NBA賽場上的大牌球星。時至今日,不止一次有NBA球隊受邀來中國打表演賽,但幾年前,差一步就到北京的拳王霍利菲爾德最終還是未能成行,原因很簡單——出場費實在太貴。

  難怪,在鄒市明宣布簽約前,也有報道說,他的簽約費用達到了百萬美元,但經紀公司昨天否認,“鄒市明的‘錢途’還要靠他自己用拳頭打出來。”

  職業拳擊一定很賺錢嗎?作為中國首位世界職業拳王,雲南小伙熊朝忠在取得WBC迷你輕量級金腰帶后,拿到手的獎金也就三四十萬元,外加當地政府75萬元獎金和企業贊助的一套住房,並未“一夜暴富”。在他之前,還有一位名叫張喜燕的女拳王征戰職業賽事,不過圈內人私下告訴記者,盡管張喜燕拿到了3條金腰帶,但總獎金加起來居然還不到1萬元。

  實際上,類似泰森、霍利菲爾德、劉易斯這些出場費動輒上千萬美金的拳王,幾乎全部來自歐美,而且大多是重量級拳手。對亞洲的輕量級拳手來說,一條金腰帶的價值會大大縮水。

  當然,隻要鄒市明好好打,加上經紀團隊的宣傳和包裝,他的“錢景”也不會差。畢竟,同樣來自亞洲的菲律賓輕量級拳王帕奎奧出場費高達3000萬美元,這應該成為鄒市明追趕或超越的目標。

  (關尹)

(來源:新民晚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