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在法網被淘汰后的快人快語,依然是這兩天人們熱議的話題,余波未了。
白岩鬆:李娜的回答並沒有比以前更好,但也沒比以前更差。假如突破個性的邊界,演變成對觀眾或體育迷的一種明顯冒犯,受損失的就一定是自己。這一點,職業運動員更要注意。李娜輸或贏都正常,我們也該對她有正常的期望值。單指望李娜,結果就是娜姐和我們都得瘋了。體育不就是玩嘛!
中新社:從2008年奧運會上要求球迷“閉嘴”,到2011年中網對媒體的冷言冷語,再到此番語出驚人,李娜似乎總在以她的“個性”挑戰公眾的價值底線。對於一個職業球員來說,個性不代表口無遮攔,也不代表能夠忽視球迷的感受,更不代表可以缺乏對媒體的尊重。顯然,李娜的做法與真正職業化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作為一名職業球員,李娜不應肆意“放炮”,更不能將其與“個性”混為一談。
鄭潔:球員輸了球,心情肯定不好。李娜屬於暴脾氣,就看你怎麼理解。她輸了球的時候,我們都不敢立刻跟她說話,必須等她冷靜下來。至於年齡,這不是個禁忌的話題。應該這麼想,過了30歲還能有很強的競爭力,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