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组图片 张文魁 摄
“在沈阳北站V爱驿站服务的几个月以来,我帮助过的年龄最大的人有96岁,最小的只是一个8个月大的孩子”,面对记者用流利的普通话侃侃而谈的,是第十二届全运会沈阳赛区两万城市志愿者中唯一的外国人,来自加纳的留学生Eric。
Eric可是城市志愿者中名副其实的“大明星”,而与他一样,在赛场外奉献全运会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的辛苦付出为远方的来客在沈阳构架起了一条便利畅通的“城市轨道”。
自从全运会开幕以后,沈阳北站的客流量与日俱增,昨天下午记者在那里看到,还有外地的运动队陆续抵达。有来自沈阳医学院、辽宁大学和沈阳大学等几所沈城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于此。
杨欢、王清淼都是在这里坚持服务了几个月的大学生,一夏天的风吹日晒,姑娘们小伙们都晒黑了不少。而在这个驿站中最活跃的当属来自沈阳医学院的加纳留学生Eric。从今年6月开始,他就来到沈阳北站的志愿者服务站担当志愿者,每天为沈阳北站的旅客和行人提供水、指路、手机充电等服务。
一个外国留学生为何坚持奉献全运会?Eric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告诉记者:“我来中国四年了,一直在沈阳学习,这里有太多的人为我提供过帮助,在我了解到全运会是中国最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后,我也为辽宁能够举办而感到骄傲,所以我就想通过奉献全运回报沈阳”,他说:“我来到中国以后去到过的城市很少,但却在沈阳北站的V爱驿站见到了全国各地的旅客,我对中国更加了解了。”
在几个月中,Eric帮助过很多人,因为普通话流利,性格开朗外向,人们喜欢找Eric寻求帮助。“我帮助过一个从丹东来的96岁老人,因为我在北站服务的时间很长了,当他问我一个酒店位置的时候,我主动带着他到那里。我还帮助过一个8个月大的孩子呢,他的爸爸妈妈走散了,妈妈又急着去卫生间,就把孩子和行李交给我们看管,我抱着小孩子逗他玩,从开始对我感觉很陌生,到最后跟我开怀大笑着合影,我们成了‘好朋友’。”
Eric告诉记者,他不仅是城市志愿者,还将去赛场做一名赛事志愿者,“我加入了篮球赛场医疗保障小组,我和伙伴们负责为伤员抬担架。不过,比赛结束之后,我还要来驿站服务,我喜欢这里,虽然我不是最出色的城市志愿者,但却一定是收获最多的一个!我提高了中文水平,认识了更多的中国朋友,更加了解中国!”
在这支由两万人组成的沈阳赛区城市志愿者队伍中,有年过八旬的长者,也有高中生、大学生,每名城市志愿者都是沈阳赛区的“明星”,他们没有在赛场第一线,看不到精彩的赛事,但在沈城的大街小巷,正是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从全国各地来到沈阳的客人才有了一份宾至如归的幸福感和舒适感。
辽宁大学汉语言文学大二学生孟小萝服务于百鸟公园的V爱驿站,在暑假期间,家住铁岭的她几乎每天清早6点从铁岭出发,每晚6点之后再从沈阳返回,“不觉得辛苦,毕竟志愿者的这份工作是我自己争取到的”,但服务的工作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顺利,“我记得那是8月17日,那几天沈阳特别热,上午我正帮助一位路人手机充电,突然一阵眩晕,等我醒来时,同学已经叫来了医生,医生说是中暑了。”
孟小萝没有因此退出志愿者的队伍,这几天,她又在学校承担了武术比赛的赛场志愿者工作,“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几位老人,特别喜欢武术项目,我们搀扶着他们找到座位,赛后又将他们送走,老人家欣赏到了自己喜欢的比赛,看着他们满意而归的笑脸,我真心高兴。”
跟孟小萝一样,18岁的张梦琦自小就有一个志愿情节,“跟我们一样渴望奉献青春的人很多,我曾经帮助过一个问路的阿姨,我将她送到车站的时候,她说也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够像我一样成为一名志愿者,没想到第二天,她真的把女儿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