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第十二届全运会的李娜,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大屏幕上——闯进美网女单四强、甚至还获得了“精神文明奖”。特立独行的李娜向全运会赛场投来了胜利者的微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全运会项目设置、赛程安排等方面到底合理与否的争论一直未断。为了避开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女子排球成年组赛事提前举行,让开幕式后的比赛减色不少;网球也是一样,对中国女网“金花”来说,今年可能是她们最忙碌的一年。全运会与美网赛程正面冲突,全运会网球比赛不得不提前进行,避开了美网不假,却把温网圈了进去。全运会网球赛程也硬生生地斩为两段,团体赛结束后一周便是温网,温网结束后两周是全运会单项比赛,红土——硬地——草地——硬地,女网姑娘们往来穿梭,应接不暇。
所以说还是李娜潇洒,人家干脆免战牌高挂。但综观中国体坛,李娜只有一个,在全运会与职业体育发生碰撞时敢于跳出圈外的,也只有这么一个特例。另一方面,舍弃世锦赛而保全运会已经成为中国体育的一大特色,巴塞罗那游泳世锦赛和莫斯科田径世锦赛,国家队在队员选拔和队伍规模上,都留了不少劲。而刚刚在巴西结束的柔道世锦赛,中国名将全部选择放弃,包括佟文等在内的高手无一例外地出现在了全运会赛场。
当职业体育遭遇体制内的全运会,必然会产生一些难以调和的矛盾。运动员在职业化道路上如何抽身,全运会该怎样与职业体育接轨?这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事实上,全运会发展至今,的确到了该给职业体育“松绑”的时候了。比如,对于在“全运年”举办的世锦赛、世界杯、亚洲杯等重要赛事,是不是可以采取“金牌积分带入”的方法?把运动员在世锦赛、世界杯、网球大满贯之类的国际赛事上的成绩,也计入各地体育部门的考核之中。这样一来,地方体育部门可能就不会再抓住运动员不放。要知道,职业体育的竞技、科研、赛事组织等水平非常高,甚至超过了奥运会,中国体育的奥运战略和举国体制,同样需要职业体育的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