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萌
全运会落幕了,在这个夏末秋初的“体育故事”里,又一批老将挥手作别,带着或辉煌或遗憾告别了曾经属于他们的舞台;又一批新星崭露头角,用优异的成绩让人们记住他们的名字;有一批巨星已是万千偶像,所到之处呼风唤雨喧嚣一片;有一群球员虽然默默无闻,但场上场下的拼搏和带给人的感动更加深刻……
老兵不死
代表人物
刘大伟:老兵不死,只是悄然隐去。看到夺金的高娥、肖钦与吴鹏,看到击败谌龙的李昱,让人们敬佩的同时也生出这样的感慨: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全运会,我们才能多欣赏一下这些老将的风采。老将们起到的,绝不仅仅是表率作用,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但老将们仍能活跃在当今的舞台,某种程度上说明中国的90后、00后们还欠火候。
李远飞:首先要为老运动员们的拼搏精神和进取心鼓掌,中国竞技体育缺乏常青树是不争的现实,所以我希望像吴鹏、高娥这样的老运动员多一些。但同时我也想问一句:当老将吴鹏拿下男子200米蝶泳金牌,51岁的高娥换个省份照样拿冠军,年轻人都干什么去了?射击一直是我们的优势项目,游泳现在也算我们的拳头产品,可我们是不是在发展它们的过程中,资源也有侧重?是不是哪些项目在奥运会上更容易出成绩,地方和国家在资源上就向那些项目倾斜?这恐怕才是我们在为老运动员鼓掌之后,真正应该反思的地方。
孔宁:51岁,第8次出战全运会,再度夺取女子飞碟多向冠军!本届全运会前,已经是中国飞碟射击队总教练的高娥提出还想为家乡辽宁征战全运会,但因年龄过大,她被省里拒绝。于是,她代表上海征战全运会,没想到最终夺冠。她说参赛只因为太热爱射击。这是一个超越了地域,超越了利益关系的老兵传奇。心无旁骛,仅为热爱,她的这个冠军很纯粹。
新生力量
代表人物
陈欣怡、周施雄、杨浩然、田厚威、樊振东……
刘大伟:无论哪一行哪一业,新旧交替是不变的规则。新人永远被寄予希望,因为他们年轻,所以未来归根结底是属于他们的。陈欣怡——泳坛“新飞鱼”、体操“小熊”——周施雄、“朱启南接班人”——杨浩然、“超新星”——樊振东……这些新人展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气神。但需要留意的是,这些新人更多集中在体操、跳水、射击、举重和乒羽等中国传统优势项目,而这些项目历来人才济济,从来不乏小将击败老将的先例。但奥运会并非只有这么几个项目,更多项目上的门庭冷落,恐怕会成为中国备战奥运的硬伤。何况,小将们在全运会上是不是“灵光一现”,还需要接受更多大赛的验证。
李远飞:乒乓球小将樊振东在男单决赛中显现出的那股子杀气,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全运会上能涌现出这么多年轻人,一方面说明年轻人努力,一方面也说明全运会确实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崭露头角的平台。但话说回来,中国竞技体育一闪而过的流星很多,新人拼老将容易,但等到别人拼自己的时候,是不是还能摆正心态,恐怕是这些年少成名的小将们未来4年首先要学习的东西。
陈嘉堃:在本届全运会上,不少项目的领奖台上都出现了新的面孔,这让人对中国竞技体育的未来充满信心。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47位冠军中,超过六成都曾在之前3年的第11届山东全运会上拿到了金牌,绝大多数都登上过全运会领奖台。以奥运为周期,全运会某种程度上就是为奥运会备战和选材的战场。然而,同样不能忽视的是,非奥项目不被重视,后备人才青黄不接,一些相对冷门的项目如今依然选材艰难。
全运英雄
代表人物
马娇、刘馨阳、康永刚、郭跃、吴佩伦……
刘大伟:赛场上摘金夺银者固然是英雄,但在体育精神上的丰收者同样也是英雄。马娇的舍“绩”救人、刘馨阳的身残志坚、康永刚带伤执着、郭跃的忍痛拼搏、吴佩伦的扛车完赛……这些人虽然没有拿到金牌,但他们的故事同样能打动人。多年后,也许很多人无法记得金牌的故事,却能记得住他们传递的正能量。全运会“金牌至上”一直为人诟病,但好在还有这么多正能量提醒着我们,多一点体育精神和人性之美的展现,全运会的乱象才能终止,比赛环境才能更公平,体育比赛才能更加纯粹。
李远飞:马娇的感谢信,就是我用微博最早发出去的。毫不夸张地说,感谢信上关于她事迹的百十个字,真真正正打动了我,让我对她肃然起敬。特别是后来在对她的采访中,让我了解到这是她一种本能的反应,也是《帆船帆板运动规则》中首章首节对运动员的约定,让我不禁联想到,其实不止是马娇,相信在全运会上,绝大多数的运动员都在传递着正能量,虽然像马娇这样遇到有人落水需要救援的情况不多,但运动员们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的顽强,他们本身克服种种困难投身体育的故事,其实都是正能量。
陈嘉堃:本届全运会上让人感动的不仅仅只有马娇,在羽毛球女双决赛中,当江苏选手成淑膝盖受伤倒地之后,隔网的对手、湖北选手王晓理和赵芸蕾始终陪伴左右。所有这些赛场内外的亲情、友情、爱情都传递着一种正能量。因此,尽管本届全运会上依然存在一些负面消息和争议,但这些正能量不应该被冲淡和忽视。这些正能量比金牌更有价值,更应被人们记住。
当红偶像
代表人物
刘大伟:中国体坛的当红偶像,掰着指头就能数得过来,可惜还没有全部出现在全运会上。很多体育明星在各自领域里已经足够出色,但相比于姚明和刘翔,这些明星除了需要更加努力,也要擅长包装宣传自己。
孔宁:只有当林丹和孙杨来到全运会赛场,人们才感到一种“星味儿”。这也说明中国体坛目前真正的明星还是太少,懂得包装自己、有能力包装自己的更少,体育主管部门为营造明星付出的努力也很少。谢文骏以前害怕和刘翔一起比赛,现在渴望和刘翔同场竞技,因为没了刘翔,人们都不关注男子110米栏了。
李远飞:这届全运会上的体坛当红偶像,我只承认林丹一个人。为什么?因为偶像不仅仅运动成绩要好,更在于他举手投足间透射出的一种明星范儿,言谈举止中流露出的对人生、对所从事项目、对周围一切的态度,从这一点上看,小叶子和大白杨相比超级丹,还是嫩了。
陈嘉堃:当人们还在为刘翔、李娜没有参赛而惋惜时,张培萌的横空出世多少弥补了一些缺憾。同样,游泳的孙杨、叶诗文,羽毛球的林丹,帆船的徐莉佳,乃至女子高尔夫球的冯珊珊,都是各自项目的明星、偶像。一个项目有了明星,项目的市场价值和影响力会变得惊人。姚明放射的NBA效应已对中国体育经济、体育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果全运会上出现引人注目的世界级明星,无论对于全运会,对于中国体育,对于践行全民全运的宗旨,都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本报记者 孔宁 李远飞 陈嘉堃 刘大伟
本报记者 刘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