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舞草把龙
舞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很多民族都有舞龙灯的习俗,其中土家山寨舞龙与各地有别,其自成特色。
灯笼龙,又叫“灯龙”,此种龙大都盛行在土家族聚居的集镇。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出灯,十五结束。“灯龙”由九节组成,龙头用竹条扎成架子,糊上白色清明纸,涂上各种颜色,形态逼真。龙身各节用细篾扎成圆筒形,外糊清明纸。龙尾亦用细扎成鱼尾形。用红布带将龙头、龙身、龙尾连接起来,并在龙头、龙身、龙尾各节内点一蜡烛灯,似为灯笼。玩灯龙的动作有黄龙下海、金龙抱柱、二龙抢宝、老龙翻身等。
草把龙,因此龙用稻草扎成得名。用一大把稻草扎成有嘴、有角、有眼睛、有胡须的龙头,用一捆稻草索扎成与龙头颈一般粗尺多长的七节龙身,再用一把稻扎成鱼尾形的龙尾,一共九节,用稻草间隔地串连起来,每节插一根竹木杆为把。舞草把龙,主要在土家农村山寨举行,舞龙的意义是娱乐中包含驱瘟、防火两种。
板凳龙,传说很久以前的元宵节,众人观龙灯会,有三个土家族青年越看越起劲,手舞足蹈,跃跃欲试,情急生智,举起他们坐着的长板凳,模仿龙灯舞耍起来,十分快活。
泼水龙,土家族的泼水龙,亦是一种盛大的民间体育活动,早在土司时期就普遍兴起。龙的全身一般为12洞,即每月一洞,闰年为13洞。举龙头的人一般土家山寨有名望的长者,龙身、龙尾随人着举。
舞龙灯的人们一般头扎毛巾,脚穿草鞋,扎腰束腿。在舞灯时随着龙头的动作,他们扭、挥、仰、俯、跑和跳,热热闹闹生气勃勃,看灯的人个个都兴高采烈。
(来源:中国体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