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換四帥 ■李秋平 ■鄧華德 ■帕納吉奧 ■王群
姚明接手上海男籃時,他的管理團隊是多麼希望用美國最先進的籃球理念,將上海男籃打造成“百年老店”。
經過四個賽季的起伏,俱樂部的管理團隊開始感到“糾結”,他們許多美好的設想,在CBA的現實環境中難以實現。
記得帕納吉奧剛當主教練時,俱樂部總經理章明基說:“我們與他簽的是長期合同,一個球隊新戰術體系的形成,至少需要三年時間。我們有耐心給他充足的時間。”但不到兩年,老帕就下課了。俱樂部的管理層無法頂住成績大幅下降的壓力。俱樂部總經理章明基說:“成績下降總要有人承擔責任的,要麼炒掉帕納吉奧,要麼炒掉我自己。”
以洋教練替代本土教練,是姚記上海男籃不同以往的最鮮明的標志。每年六七百萬元人民幣巨資用在龐大的“六人洋教頭”組,可見俱樂部打造全新球隊的決心。如果用中國教練,成本可節約一大半。但四年下來,鄧華德的“移動進攻”沒有練成,帕納吉奧的“三角進攻”也沒練成,反而練得球員一肚子怨氣。管理層“用美國最先進籃球理論和訓練方法打造上海隊”的設想,被無情的現實擊得粉碎。
當章明基把新賽季選帥范圍擴大到本土教練,並開始與本土教練溝通時,我們可以感受到俱樂部思路的轉變。“我們要找適應CBA和上海隊的好教練。”俱樂部似乎不想再過度關心新教練能有什麼完整的戰術體系和先進的理念,而是更強調實用和有效。能贏球就好、能讓球隊主力每場都賣力就好!
三年前曾與章明基長談,當時感到他對CBA充滿信心。“美國很多比CBA起步還差的體育賽事聯盟,后來都發展得很好,CBA總會有贏利的那一天!”幾年過去了,姚明每年都要賠上兩千萬元,俱樂部可經營的范圍甚至比前兩年更少,除了冠名贊助和賣球票,俱樂部沒有任何能賺錢的地方。
姚之隊曾想通過自己的實踐給CBA球隊吹來NBA新風,但四個賽季下來,CBA還是老樣子,他們自己倒被“洗了腦”。當章明基也在說會不會利用好主場之利是選帥的標准之一時,我們不得不承認,CBA並沒有像姚之隊希望的那樣更NBA化,反而是姚之隊的思路不得不更CBA化!
本報記者 王志靈
結束語
從成績最好的第4名,到成績最差的第14名,接手上海男籃4個賽季以來,姚明和他的管理團隊似乎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無論是教練、外援的選擇,還是年輕球員的培養,或是經營球隊的一些思路,姚之隊都遇到了困惑。相信經歷過挫折的洗禮之后,上海男籃在思考,在探索,在前行。祝福並相信他們會有更美好的明天。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