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似乎是完美的。
在澳門威尼斯人酒店,兩屆奧運會拳擊金牌得主鄒市明打贏了自己進入職業拳壇的首場比賽。盡管這只是一場4回合的新人賽,但對鄒市明而言,這場勝利的意義並不亞於奧運會賽場上的“為國爭光”。
然而,走職業拳擊道路之艱難,遠非常人所能想象,“奧運冠軍”的金字招牌也不能成為進入職業拳壇的通行証,鄒市明走出轉型這一步,於人於己,都是一個莫測的未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職業拳擊”這4個字對於很多中國體育迷來說,不再只是電視台的轉播,而是可以慢慢熟悉、體會其精神的“非奧項目”。
首戰獲勝不代表前景光明
“鄒市明精神可嘉,勇氣可贊,但從技術層面上看,還有太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樣在美國接受頂級訓練的職業拳擊手楊連慧告訴記者,“奧運拳擊在鄒市明身上的烙印太深,僅靠不到兩個月的集訓就改變其技術,是完全不可能的。有專業背景的人都能看出鄒市明是剛開始轉型的。”
連跑帶打,后手拳更多地放在腰間而非護住頭部的習慣,出現在職業拳壇上的鄒市明,還是中國拳迷熟悉的老樣子。“比賽一開始我有些緊張,直到后兩個回合才和對手有些對攻,這場比賽大概隻發揮了我訓練水平的70%,但我對自己很滿意。”鄒市明在賽后總結時說。
不過,鄒市明的“滿意”只是針對這場比賽的結果,不少專業人士在和記者談到鄒市明的職業前景時,都不約而同地表示“謹慎樂觀”。
“鄒市明的步法還有過多的跳躍,進攻還主要依靠長拳和幅度大的擺拳,這都是在奧運拳擊台上養成的習慣,如果打更高級別的職業拳賽,這些習慣都必須改掉。”有專業拳擊人士向記者分析,“這一次鄒市明選的對手非常‘合適’,瓦雷祖拉還是個不到20歲的孩子,隻有1年的職業經歷,但從比賽中可以看出,他有職業拳擊的基礎,比鄒市明更有前途。鄒市明獲勝的關鍵是他有兩屆奧運會拳擊冠軍的經驗,如果這次鄒市明遇到水平稍高的對手,以他現在的實力是贏不了的。他需要至少1年的特訓,完全把奧運拳擊那一套改掉,否則,要想拿金腰帶,實在是太困難了。”
在著名拳擊推廣人劉剛看來,鄒市明贏得比賽的意義在於“推開了一扇門”,但進入職業拳壇之后的路注定很坎坷,“鄒市明打了20年業余拳擊,動作已完全定型,肌肉都有記憶了,他和教練都意識到必須有非常大的改變才能立足職業拳壇,但就算他訓練時注意動作了,到真正比賽時還是會不自覺地恢復以前的感覺,這是很難解決的問題。更何況,他還有奧運會冠軍的壓力,這都會影響他的臨戰心理。所以,他這場比賽只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嘗試,現在第一步已經走出去了,第二步能不能站穩,更值得人們關注。”
二次創業試水奧運冠軍后路
“這次鄒市明轉向職業拳壇之所以引發了激烈討論,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以前很少有退役運動員,尤其是奧運冠軍去嘗試這麼困難的轉型,這是一次全新的、前途不明朗的創業。”著名社會體育學家金汕告訴記者,“按說鄒市明本人拿過兩次奧運會冠軍,完全可以功成身退了,況且他在貴州省體育局還有不錯的職位,換成別人,可能就這麼過后半輩子了。”
鄒市明轉戰職業拳壇之前已是貴州省體工大隊(貴州省體育局直屬事業單位)副大隊長,盡管家庭溫馨和睦,生活衣食無憂,但對職業拳擊運動的熱愛,卻讓鄒市明毅然選擇在32歲“高齡”時去職業拳壇打拼,對奧運會冠軍而言,這樣的轉型更是難能可貴。
2008年奧運會,中國體育軍團在主場取得巨大成就,4年后在倫敦奧運會賽場,中國體育軍團金牌總數隻少於美國,仍然顯示出強大的力量——兩屆奧運會近百名冠軍選手,如今隻有不到半數還在賽場上拼搏,而在退役運動員中,像鄒市明這樣“玩兒命”的更如鳳毛麟角。
“也有商業因素的考慮,但最終讓鄒市明決定進入職業拳壇的,還是他對挑戰自己的一種心理需求,他希望在職業拳壇中取得和奧運會冠軍一樣的成就。”鄒市明的經紀團隊盛力世家集團的總裁李勝說,“鄒市明背后當然有國際拳擊組織最看重的巨大市場,但前提是鄒市明的訓練態度和訓練效果,鄒市明的信心和努力會讓這件事有一個好的結果。”
據經紀團隊的說法,鄒市明這場澳門首秀,並不注重經濟效益,“他的收入根本沒有傳說的幾十萬美元那麼多”,而按照經紀團隊給出的日程表,鄒市明將在短暫休息后返回美國繼續訓練,下一場比賽將在3個月后進行,“具體地點和對手都還沒有確定,這要看鄒市明的訓練效果,我們相信,下一場比賽鄒市明會有明顯進步。”
冠軍轉型或促項目發展與推廣
“其實,受國情所限,目前職業拳擊運動在我國還沒有正式開展,國內開展的只是奧運拳擊項目(業余拳擊),所以,拳手隻能以個人身份去打職業拳擊賽。對於鄒市明走出這一步,我們非常欽佩,也希望他能走得更遠。”國家體育總局拳跆運動管理中心官員告訴記者,“也許通過熊朝忠和鄒市明等幾代運動員的努力,管理部門會允許職業拳擊在國內開展和推廣,從這個角度看,鄒市明邁向職業拳壇的這一步意義重大。”
盡管職業拳擊目前在中國還是“封禁項目”,但這位官員也毫不掩飾對鄒市明“榜樣力量”的支持態度,“在美國,職業拳擊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已經影響了幾代青少年,因為它對自由、拼搏這些體育的基本精神都詮釋得很到位,杰克·倫敦著名短篇小說《一塊牛排》的主人公就是職業拳擊手,后來,阿裡、福爾曼和霍利菲爾德這些偉大的運動員,都成了青少年學習的榜樣。不過,大家也明白,鄒市明的轉型目前還不能說‘成功’,他只是堅定地走上了這條路,至於結果如何,現在還不好判斷。”
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內在拳跆中心注冊的拳擊(業余拳擊)運動員約3000人,加上各省市專業隊的運動員,已多達數萬人——在中國“奧運體育”背景下與某些奧運項目橫向比較,拳擊的群體數量並不算少,而鄒市明在2008年和2012年連續兩屆奧運會上的登頂,更讓拳擊運動深入人心。
“拳擊是身體直接對抗的項目,不是隔網項目,在大部分拳迷的眼裡,拳擊運動刺激、觀賞性強,能面對面直接擊敗對手,那種感覺真讓人自豪。”鄒市明在國家隊時的教練張傳良告訴記者,“鄒市明在奧運會的成功已經激勵了不少青少年從事拳擊運動。如果他能在職業拳壇再創奇跡,將對國內的青少年起到很大的引領作用。”(郭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