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滾動

世界羽聯通告蘇杯將試用鷹眼 選手不能挑戰

2013年05月07日09:12    來源:北京晨報    手機看新聞

世界羽聯昨天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鷹眼”的正式啟用時間和使用規則。本報記者連線羽聯新聞官,詢問了技術細節及本月底蘇迪曼杯試用情況。同時,據中國羽毛球隊相關人士介紹,該系統在今年一月的馬來西亞公開賽上已經出現過。

官方通告 蘇杯試用鷹眼

“運動員每場將有兩次挑戰機會,新系統將在今年6月的印尼公開賽上正式生效。”世界羽聯昨日撰文証實,該項目即將迎來“鷹眼”時代。不過,這一技術在6月6日至11日正式亮相,僅適用於有電視轉播的部分場地。

同時,挑戰規則也隨之公布:在比賽中,球員可以對司線和主裁的判罰進行挑戰,挑戰失敗將丟掉一次機會,挑戰成功則將繼續握有挑戰機會。在選擇挑戰時機方面,運動員須在球落地的第一時間提出,即司線員做出判罰,且下一回合開始之前。

消息引發國內球迷熱議,有人認為這樣減少了誤判和爭議,能更好地維護比賽的公平公正﹔另一種觀點則質疑兩次機會太少,並猜測可能與這一技術成本太高有關。

連線羽聯 選手不能挑戰

有網站稱,本月底開戰的蘇迪曼杯將試用“鷹眼”,但球員的挑戰並不生效,令網友紛紛吐槽規定“欠考慮”。對此,記者昨天下午電話採訪了世界羽聯新聞官蓋爾·艾麗內,她澄清道,所謂的試行,更多的是對設備和技術的檢測,尚不牽涉運動員與裁判。

對於回放系統的技術細節,羽聯文章中並沒有過多介紹﹔第一副主席派桑也只是在上月接受採訪時透露技術由美國一家公司提供,與傳統“鷹眼”大同小異。

國羽回憶 年初已經領教

羽聯官方文章介紹,蘇迪曼杯是“鷹眼”技術的第二次試行,艾麗內介紹,這一系統首次現身賽場,是今年一月的超級系列賽馬來西亞公開賽。記者聯系了正在海南備戰蘇杯的中國羽毛球隊,隊內人士回憶,當時確實見過相關設備。

“應該是從半決賽開始用的,但不是所有的項目都有,挑出了幾個場次。”這位工作人員分析,之所以沒有大范圍試用,可能跟成本高有關系。“這些設備在場地上非常顯眼,能看出來跟電視轉播用的攝像機、電視屏幕不一樣,底線和邊線都有。”他說,“那次可能只是圖像採集,之后進行分析,跟球員沒關系。”

國羽沒有派出主力參加大馬超級賽,當時進入半決賽的有女雙組合田卿/包宜鑫、女單小將姚雪和男雙柴?/劉小龍,因此這次蘇杯陣容中的絕大多數還是第一次體驗“鷹眼”。晨報記者 劉晨

專家解讀 一套設備兩千萬

“鷹眼”即即時回放系統”,在網球項目上應用最為成熟,板球、斯諾克等近年來也逐步引入這一系統。據悉,國內目前這一技術已經日趨成熟。北京瑞蓋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劉錚介紹了“鷹眼”技術的基本要素及在網球、斯諾克項目上的應用。

“‘鷹眼’必須具備三個特點:一是准確,即圖像分析必須准確,根據國際標准,誤差要控制在1毫米﹔二是實時性,這套系統的反應時間隻有1至2秒﹔第三,不能改變運動本身,比如在球拍上、場地上鋪設傳感器。”劉錚解釋說。

據他介紹,“鷹眼”由軟硬件兩大部分組成,“以網球為例,國際標准是10台攝像機,連接10個服務器,通過光纖傳輸到採集卡上,每台攝像機像素高達上千幀,這套設備從國外引進,需要近2000萬人民幣。”除了為比賽和轉播服務,“鷹眼”還能輔助日常訓練和教學。劉錚說,這一點在斯諾克項目上體現得尤為突出。“最典型的就是電視轉播中有模擬球路畫面,都是通過分析得出的,對球員幫助很大。” 晨報記者 劉晨

發展史 鷹眼“生”於英倫

“鷹眼”系統由英國漢普郡拉姆西的Roke Manor研究有限公司的工程師在2001年開發,技術問世之初便獲得英國皇家電視協會頒發的“科技革新獎”,2003年又因廣泛使用於網球轉播而獲全美電視最高獎艾美獎的“杰出科技貢獻獎”。專利目前由醫生保羅·霍金斯和大衛·雪利持有。

“鷹眼”系統由8個或10個高速攝像頭、4台電腦和大屏幕組成。利用高速攝像頭從不同角度同時捕捉網球飛行軌跡的基本數據﹔再通過電腦計算,將這些數據生成三維圖像﹔最后利用即時成像技術,由大屏幕呈現。“鷹眼”能克服人類觀察能力上存在的極限和盲區,幫助裁判做出精確公允的判斷。除了最典型的網球,還有板球等。去年10月,排球項目首次引進該技術,英超聯賽也將在下賽季啟動“鷹眼”。(記者 劉晨)

(來源:北京晨報)

(責編:溫靜、張帆)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