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拨通邹市明电话时,身在贵州的他正在前往机场的路上。“今天先到香港,明天应该启程去澳门。一切都准备就绪,我们澳门见。”
邹市明信心满满,但事实上,不少拳迷都抱着一个问号:“都说职业拳击和业余拳击完全不是一码事,邹市明再次登上拳台的时候,会不会完全变了?”近两个月的美国集训,邹市明第一次接受职业拳击训练,面对即将到来的4月6日职业首秀,他准备好了吗?
“海盗拳”被颠覆?
邹市明的特点是出拳迅速、精确,步伐灵活,抓机会打点。而成名技“海盗拳”特点之一就是后退着打迎击,对手在步伐上往往处于下风。这的确非常适合业余规则的打点制,而职业拳击的精髓是将对手击倒,在职业赛场,观众买票是来看KO的。此前网上流传着一条邹市明接受训练的视频,“名人堂”教练罗奇告诉邹市明“不能与对手拉开太远的距离,这样对手就逃出了你的击打范围。”有人也就此断言,邹市明的成名绝技算是废了。
邹市明认为这样的理解有些片面,“罗奇的原话是充分肯定我的打法,在我后手拳距离过长时对我说的‘要控制距离’。”不过邹市明也承认,和过去比,职业拳击在攻防节奏上确实有不小的变化,一些多年形成的习惯需要改变。“但其实以前的我也并非别人理解的‘打了就跑’,现在也不会忽视防守,一味地攻击。”
“体力”成大问题?
职业比赛要打12回合,而业余比赛只需要打3回合。有人认为,邹市明打了十几年的3回合,其肌肉可能形成了疲劳记忆。在3回合结束时,就已经疲劳了。31岁的邹市明能不能撑得住?
对此,邹市明说:“体能方面没有任何问题。”他告诉记者,过去在国内打实战训练都是12回合,奥运会时,连续几天的比赛,强度远远超过12回合。“打职业比赛和业余比赛的区别,并非体力多少的问题,而是难在如何分配。”邹市明这样认为。他透露,美国之行重点训练了体能分配,两个月的训练中,他从4、6、8回合递增。
邹市明更不服老,“31岁对于职业拳手来说只是起步阶段,有很多拳王都在30多岁的时候才刚刚拿到他们的第一块金腰带。”
摘掉“头盔”痛不痛?
脱掉了头上的护具、戴上更薄的手套,邹市明“挨打”的感觉将更直观。有人感叹:“邹市明一定在美国受了不少‘皮肉之苦’。”
面对这样的担心,电话那头的邹市明爽朗地一笑:“我们在国内训练有时也不带护具,这么多年摸爬滚打,挨一记重拳早习以为常,脑子里想的就是如何打回去。”相反,邹市明认为摘掉“头盔”后视野更加开阔。他透露了个小故事:“有一次妻子看我训练时,我挨了一记重拳,下来以后她就不停地问我:‘没事吧?没事吧? ’还不停地给我擦汗。我当时不太高兴,因为挨打对拳击手来说再正常不过了。”
回国后的邹市明显然变了,不但黑了,肩膀、后背肌肉也鼓了起来。”对此,他表示,“级别从49公斤级升至51公斤级,不需要像以前那样节食了。”
( 姚勤毅)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