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亚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冠军刘 禹
某知名运动品牌公司营销部
冯 阳
最近,泳池里发生了很多事。孙杨师徒的矛盾再次爆发,甚至还惊动了110。另一边,浙江卫视《中国星跳跃》节目工作人员发生溺水事故。看似不相干的两件事,其实都是体育商业化、娱乐化暴露出的问题。对此,本期三言两拍我们邀请到2002年釜山亚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冠军,现广东游泳队年轻教练刘禹和某知名运动品牌公司的冯阳,来探讨一下新时代体育教育以及商业对体育的影响。
孙杨师徒再度闹翻
赞助商工作人员只是“导火索”
黄越滔:孙杨和朱志根教练再度发生冲突,我对这件事并不感到惊讶。业内都知道朱志根的作风硬朗,管理理念也很传统,他不会因为孙杨现在的身份和地位就事事迁就孙杨。至于师徒再次爆发矛盾,据说并不是两个人的冲突,一位赞助商的工作人员引发了师徒争执。作为体育明星,孙杨在半年内连续两次和恩师闹翻,充分证明了师徒二人对训练和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所以孙杨不止一次流露出想换教练,而朱志根也表示不想继续带孙杨。
刘禹:对于孙杨师徒近日的矛盾,我觉得要从两个方面去看这个问题。我自己是从运动队里成长起来的,我对中国现行体制有深切的体会。摆在眼前的事实是:运动员越有成绩管理起来难度越大,有时甚至是不敢管,但在朱志根这样的老教练的管理理念中,不管你是奥运会冠军还是世界冠军,只要是他的弟子,就要执行他的要求。我估计孙杨可能认为自己是奥运冠军,教练对自己应该和别人不一样,这样时间长了,矛盾越积越深,成了这对师徒频繁发生冲突的问题根源。
冯阳:其实我们都没有完全掌握真实情况,因为我们都不在现场。打人也好,报警也好,都是通过网络、新闻获悉的,所以我认为不应该随意对当事人的做法做出评论。作为赞助商的工作人员,和运动员、教练员打交道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能。我们和运动队通过长时间的合作和沟通,已达成了共识。如果有了默契,我相信类似孙杨这样的事就不可能发生。但如果是运动员和教练员本身有矛盾,那我们就应该回避,不能让自己成为矛盾中的核心人物。
矛盾的产生和化解
把握办事原则 距离产生美
冯阳:说到矛盾的产生和化解,我认为赞助商和运动队的管理体系本身就是矛盾体。因为赞助商最大的需求是宣传品牌,而运动员、教练员最大需求是训练和比赛。两者分解来看,必然会产生矛盾。其实我们公司的工作团队在和运动队、运动员包括教练员相处的时候也会遇到问题,但一定要把握办事的原则和前提,不能忽略运动员和教练员最注重的是什么,更不能影响他们的正常训练和比赛。
黄越滔:朱志根的执教风格和管理理念就是所有中国式教练的缩影。孙杨师徒出现的各种问题或许不是孙杨的个性叛逆,而是中国式教练在面对这一代年轻运动员时都面临的困难。
刘禹,你曾是一名运动员,现在又在游泳队执教,你面对的也是90后甚至更年轻的运动员,在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沟通上也会遇到类似孙杨师徒这样的矛盾吗?
刘禹:其实和年轻运动员相处,我也没什么窍门。但通过这两年带队的感受,我认为把握好教练与队员之间的距离很重要。和队员走得太近,没有距离感很难管理。走得太远,又影响沟通。虽然说教练员的本职工作是指导训练,但在我们现行的体制下,中国式教练的管理模式还会持续下去,所以如何把握与运动员之间的距离很重要。
冯阳:因为我的工作性质,其实不应该对这件事做过多的评论。但从我们的工作实际情况来说,还是那句话——坚持原则。赞助商开展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在不影响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前提下进行。
另外,我们会主动和国家体育总局的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具体在什么时间可以进入运动队,什么时间可以和运动员单独接触等,这些都是事先和运动队沟通并得到许可的。这样一来,双方工作起来更顺畅,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矛盾。
突破传统的家长式管理模式?
从“父子关系”走向“合作关系”
黄越滔:有媒体在评论孙杨师徒矛盾时,将这个现象形容为“更年期遇到青春期”。这仅是根据师徒两人的年龄做出的判断,但实际上问题的根源还是在管理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和分歧没有及时沟通和化解。面对越来越多像孙杨这样的年轻人的崛起,作为管理者,是不是应该尽快突破传统的家长式、保姆式的管理模式?
刘禹:如何走出家长、保姆式的管理模式其实也是大家拿出来探讨了很久的话题。作为我个人来说,我的执教资历尚浅,我的建议和意见根据性不强。我能做的就是求大同存小异。比如,我们过去和教练的关系更像父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认为运动员和教练员以合作关系去相处可能更理想一些。一旦两者的地位平等了,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展开合作。即使两个人在某些问题上意见不同,甚至有矛盾,都可以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暂时放下所谓的矛盾。也就是说,在关系处理上,我们应该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尤其是竞技体育培育的制度应该更职业化一些。
体育娱乐化节目是否应该继续下去?
体育娱乐化、商业化的结合是大趋势
黄越滔:说到体育职业化,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商业开发和体育娱乐化的发展方向。在这个发展和转变过程中,问题的出现是难免的。比如,最近一档名为《中国星跳跃》的娱乐节目发生命案。虽然遇难者本人不是参加节目的艺人,但针对这种纯商业化的栏目,引入专业体育模式的做法,似乎也体现了商业化对竞技体育的侵害。作为观众,你们认为这样的节目是否忽略了参与者的人身安全?这样的节目是否应该继续下去?
刘禹:针对体育和商业化的结合,作为教练,我认为在不影响运动员正常训练的前提下,很多商业活动是值得去开展的。不影响训练是底线,因为运动员能吸引赞助商都是因为他们在运动场上的成绩。至于说体育娱乐化,那档跳水节目的主办方肯定在安全问题上有疏漏,但体育本身也是有娱乐性在里面的,这种节目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因为体育娱乐化、商业化的结合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大趋势。
冯阳:这件事我也听说了,从观众的角度来说,我在观看类似节目时,不会以观赏专业体育比赛的视角去看。既然是娱乐节目,能让人感觉轻松愉快就行了。听说有工作人员溺水,我觉得相关工作人员及参与者都应反思和总结,共同遵守规则及制度,避免安全隐患,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将参与者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至于说这样的节目是否有必要继续下去,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作为我个人来说,如果能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节目本身又能娱乐大众,同时也是对体育的一种推广。其实体育娱乐化和商业化都是不可违背的前进方向。(雷煜 黄越滔)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