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青海循化6月16日体育专电 新华社记者李琳海
“黄河上度过了半辈子,浪尖上耍了个筏子,撒拉族是时代的人尖子,走到哪里都是汉子”,用高亢的声音漫着花儿,65岁的撒拉族老人马成龙坐在羊皮筏子上,漂向了黄河对岸,溅起的浪花打在他的脸上。
在15日揭幕的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开幕式表演上,70多名身穿撒拉族传统服装表演羊皮筏子的撒拉族汉子格外引人注目。
羊皮筏子,撒拉语叫“苏突路乎”,它以其特殊的价值和魅力存留在撒拉族的历史文化中。尽管咆哮的黄河猛于虎,但挡不住撒拉人依靠筏子“下田收麦,上山伐木”的生活习俗。
“撒拉族的羊皮筏子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它也曾是生活在黄河岸边的撒拉族先民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如今的羊皮筏子已经衍变为撒拉族男子搏击黄河浪涛,尽显身手的水上运动项目,”马成龙说。
记者看到,羊皮筏子表演者们乘坐的筏子是将数十根圆木棍固定成长约2﹒5米,宽为1﹒5米的网状型木排,再将做好的皮囊拴在木排下,为了保证羊皮筏子的安全性,皮囊的制作也很讲究。
马成龙说,在黄河上漂流的羊皮筏子的皮囊多用山羊皮制作,将羊毛刮净后,必须将其充分暴晒,为了防止其破裂,便于保存,必须在其内部灌入盐和食用油,每一个皮囊大概用9张羊皮做成。
“这些早年撒拉族先民横渡黄河,征服自然的交通工具是撒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每逢农闲和撒拉族盛大节日,附近的很多村落都会在黄河岸边进行羊皮筏子漂流比赛,”马成龙说。
马良来自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古什群村,从小在黄河岸边长大的他对羊皮筏子有着特殊的感情。
马良说,小时候,看着父辈们乘坐羊皮筏子漂流在黄河上感觉很惊讶,他一直对这种“黄河上的小漂流艇”充满好奇。长大后,代表村里参加羊皮筏子黄河漂流赛的经历让他在感叹羊皮筏子考究工艺的同时,也对先民们多了份崇拜之情。
马良说,每年5、6月份,附近的古什群村、清水乡以及积石镇的村民都会进行羊皮筏子漂流比赛,每一位被选中的队员都会倍感荣幸,因为在其他村民看来,这是属于撒拉族勇敢者的游戏。
“这项运动已走进了每一位撒拉族寻常百姓的生活,现在我还会让12岁的儿子马建军掌握漂流技巧,我希望孩子们也能掌握这门漂流技艺,”马良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