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牵扯到多个方面,关系又较为复杂,有媒体戏称吴冠希“注册门”是“一女嫁三夫”,而作为联赛的管理者,中国篮协在中间应该扮演何种角色,换言之他们理应站在哪个立场呢?
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明确一个事实,在吴冠希事件中的一个“关键点”是他到底和奥神方面是否提前解约。在双方的律师函件中,各方持截然相反的观点,并均有支撑的论据。但由于奥神方面并不隶属于中国篮协,因而后者对奥神的劳动合同没有裁断权力。
在此情况下,中国篮协应该站在哪边呢?如果站在上海队一边,作出了允许吴冠希为上海队打球的决定,那么可以理解为是保护了联盟球队的利益,也是从球员能打球这个基本观点出发考虑问题。对于上海队来说几乎是“免费”从奥神队手中得到了吴冠希,这也被部分篮球圈内人士称为一次精明的运作。
这样的结果显然对奥神队,甚至首钢队不公平。因为奥神队是将包括孙悦、吴冠希等6名球员“打包”卖给首钢队的,保证所有转会球员都要和首钢队签订打球协议的细节,都已写入“打包”合同中。一旦其中没有吴冠希,那么这个合同必然要重新修订。
另一方面,如果中国篮协站在奥神队、甚至首钢队的一边,那么就产生了上海队如今的连续炮轰中国篮协的激烈做法,因为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和理由认为,这是一次遵循联盟行规,并维护球员合法权益的职业行为。
左右都是“险境”,都会招致非议和“口水”。中国篮协原本想处于一个相对中间的地带,这也就解释了他们在认为吴冠希是一个具有争议的球员的前提下,仍然同意他代表上海队参加了CBA体测和季前赛的做法。
但中国篮协站在中间地带的时间非常短促,就被动地退到了所谓奥神、首钢这一边。但他们仍没有抓住机会迅速平息事件。如果在上海队第一次炮轰中国篮协不作为后,迅速地召集几个当事方协调解决这个事件,至少不至于闹成现在这样满城风雨。而这也正是他们在该事件中值得反思并吸取的教训。如果球员在身份上存有争议或问题,可以先禁止他参加体测和季前赛,或是选择单独体测,不隶属于任何CBA球队。
很显然,中国篮协错过了这个机会,这也令吴冠希事件目前来看回旋的余地几乎没有。这反映出中国篮协在应对危机方面缺乏足够经验,要端平这碗水真是很难。
最后要说的是,中国篮球人才不多,无论吴冠希归属哪个球队,只希望他能有球可打,别因此失去锻炼机会,甚至是大好的青春。